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2009-07-29 23:50:10)
标签:

国学

私塾

跪拜礼

汉服

学术

文化

分类: 社会杂谈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几何,国学在当今社会成为了一种热点,学习国学、倡导国学成了很多人极力推崇的文化。于是乎,大学开设了国学班、电视建立了《百家讲坛》、民间兴起了私塾课堂、各地流行了祭孔礼俗,有的地方甚至都从娃娃开始,开设了“国学启蒙班”,让十多个学生身穿汉服,晃着脑袋背诵《弟子规》。国学正以各种姿态,活跃在当代中国人的视野中。

 

    那么到底何为国学呢?难道只有背诵论语,祭拜孔子就是国学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查阅了大量百科,通常的解释是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既然是传统的文化与学术,那一定是既包括传统学术的研究和交流,也包括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倡导。但是谈到传统文化,这里面的内容就非常之多了,既包括民族的文化、也包括数学、哲学、理学、史学、戏剧、管理等多种范畴,是一个从日常说话称呼、走路形式到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全面系统的思想体系。

 

    由此看来,国学是很高深的,也是很生活化的;是大众化的,也是有深刻内涵的。学习国学、发展国学就应当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环境下,通过找回过去失去的那些优良传统和习惯来定位我们现在的社会价值观、进而用于现代的企业管理、学校教育、社会发展。

 

    然而,我们现在的国学学习却仍然用现代的思维去单纯地模仿国学的文化,进而满足不同层次的现代需求。比如前一阵报道的北京高考文理科状元在国子监跪拜师长行成人礼;某机构开学古琴课程也要行跪拜礼;一些小私塾让孩子穿着汉服跟随老师诵读《弟子规》;某大学开设天价国学激讲堂,专门吸引企业家学习;某企业新员工培训也要专门在孔子庙前举办启动仪式、……。诸如之类的国学热活动当前可谓层出不穷。

 

    这些所谓的学习国学,其实正是对国学的一种误导,不论是成人礼还是跪拜礼,这无非都是形式,而缺乏精神“内涵”的跪拜更是让人觉得别扭,某些学生可能上午刚行完跪拜礼,下午就让在屋里看电视而让家长做家务。而那些穿着汉服举办各种仪式的更像是一种表演。我认为这种现象就是简单的文化回归,而商业味浓、功利性强又让国学成为一种“奢侈品”。如果这种国学教育,仅仅是热衷于对很多学生的“国学教育”或者“市场逐利”。也许这种热真是对国学的不幸。

 

    难怪季羡林老先生离世之后,有人感叹“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因为真正研究国学的人少了,简单模仿和炒作的人多了,国学思想中的优良传统和内涵在这股学习热潮中,越发距离我们远去了,留下的只剩那些汉服和跪拜了,这不能说是国学的一个尴尬。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北京市某区教委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活动会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现代私塾,学生们每日吟诵国学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某小学开设的国学班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郑州某大学毕业生着汉服行古代谢师礼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广东东莞几位家长带着就读幼儿园的孩子给老师行跪拜礼表示感恩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北京男子着汉服坐地铁吸引乘客目光

 国学热背后的尴尬(图)

                        武汉百余名学子东湖古法祭祀屈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