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已的博客里建了一个圈,叫《论东说西》。没有什么人气,有一天便拉了林总进来并叫他帮忙凑些写手来。林总笑我做事不用大脑,说这个圈名根本吸引不了人,他让我改一个类似《中国文坛》这样大气或《诗歌下半身》之类吸引眼球的圈名。我想也是,但按新浪规则改不了名,于是也只好让我的《论东说西》如此"冷落"地活下去了。
这个时候突然就想到尹丽川的诗,叫《为什么不再舒服一点》,写道“哎再往上一点再往下一点再往左一点再往右一点/这不是做爱这是钉钉子”。这种句子,一看就知道作者有非常好的诗歌感觉和不一般的气质,感觉她写诗的态度和写小说是一样的,毫无矫饰,既不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也不宣称自己是时代的叛逆者。她只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然,也有人说这里多少有点小资,我觉得是误解。
在诗的后面,她说,“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呢嗯再舒服一些嘛/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前一句是嗲得不能再嗲的语气,立刻又伴随着明显的反讽。尹丽川的这种手法似乎是有意为之的,故意制造一种古怪的感觉,不让人舒舒服服地读完她的诗。但这反而是她的出类之处,否则就真成大白话了。写文做人,我看也就不过如此了。
如此可以看出在于今“知识分子”和“民间”的论争中,尹丽川更加喜欢“民间”。她说过自己不喜欢隐喻,特别不喜欢所谓的贵族气和英雄主义。但她也并不一味偏袒民间,她指出创作心态和审美趣味才是最关键的,至于怎么封号,那不是她真正关心的事,这又让她的面目变得模糊起来。她在刚开始写诗时,笔端更多地关注“下三路”,虽然她的态度是坦然的、健康的,但一个诗人太多地写同样题材的诗歌,对诗艺的成长总不是好事,也有悖于“民间”的精神。最近读了她的《手》、《我所住的高尚小区》、《花天酒地》、《深圳:吃了一顿饭》、《公平》、《杀死一只橘子》等诗,表明她正向着更加有力的地方去。故而想想,我等草民,又何必非得让“人气”去捆绑自己呢?向着自己编织的文字组合去玩也就罢了。还是继续沿着尹丽川的诗路去写吧.....
中国的诗歌传统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虚伪的抒情氛围中,尹丽川却从开始创作就坚决把注意力放在现实世界,力图在最世俗的场景中发掘人性的卑微与尴尬,因为她明白,我们的时代远非圆满无缺,内心的痛楚不可能被欢乐祥和的假象所掩盖。这一点,与我们广大网络写手的观点基本一致。所以,创办《论东说西》,文刀其实就想网络一大批"民间"写手,认识、了解、包装、出版他们的作品,以至利用自己所处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样一个硬性环境,实实在在为我们的"民间"写手们做点事。
继续说尹丽川。由于从写小说到写诗的关系,她的诗歌有着比较明显的生涩的痕迹,有时她的诗过分随意,常常在不能过渡的地方强行过渡。这是她的缺点,也是希望所在,只要方向正确,她很可能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对我和我的《论东说西》来说,看一首粗野朴实,偶尔带点硬伤的诗,总比看那些看似高尚典雅、实则狗屁不是的诗要好得多。
尹丽川曾写过一首《给所有上班的女人》,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只有你知道我热衷于胡言乱语/只有你是我想象出的几何形的女人。”我更喜欢就是这样不真实的尹丽川。
不真实的网络留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民间写手大本菅"(博客以及她的圈),所以《论东说西》至少可以真实地活着。活着,便可再往下一点、再往左一点、再往右一点....再民间一点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