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公盂爬山、顺溪、观景

标签:
杨梅季浙江仙居公盂岩溯溪三群联合活动 |
分类: 旅游记录 |
仙居公盂爬山、顺溪、观景
六月八日“名城苏州网”消息,醒目标题是《明起,苏州连下6天雨!假期要“泡汤”了》,天气预报九日到十四日,苏浙沪皖将泡在雨水里。
五月十九日,雪莲花大姐联合笔者和十八团酒仙,三个群组织去仙居,十一日傍晚出发,十二日、十三日爬山、吃杨梅,呵,高热度赞成。人员从三十人增加到五十三人。这要下雨,咋办?雪莲花说“不一定白天下”,借她吉言,开路吗哂。去的路上有雨,到目的地雨停矣,人品好的缘故,哈哈。

有五个人是溯溪上公盂岩的,我们从公盂背下来中饭时,他们也到了,尽管是强驴,他们明显出疲惫状态,毕竟是从下往上,而且有湍急水流。
在上平村农家放下负重后,爬得动的轻身上公盂背去,那是一览众山小,全景在眼前。上山顶相对高度大概一百五十米,我们要去叫小顶的高处,大顶的说风景没有小顶的好,大顶在北,倒看不全上平村?随大众,都上小顶,三十多人轮番上顶
仙居公盂的上平、下平次第下后,再下陡峭明亮稀松的竹林,路往东延伸。其实竹林下去就有山路。我们一群人走到平旷尽头,下面宽大的竹林似有路,走几步,那路没了。方向正确,笔者和小叶前道觅路,因为下过雨,陡陡的竹林地挺滑的,内中不少已经好久没爬山没走山路了,都小心翼翼跟着,直到上面那片竹林延伸下来的山路,我们心一定:走对的,而且下面潺潺的水声告诉我们,顺着水声就能出去到住处。
这时,有两帅哥跟在后面。
潺潺水声处所说是丽人谷,查导航地图,是这里,盛夏时期溯溪的好地方。大概一个半小时后,遇到上行的一批溯溪驴友,得到确认。
到了水边,路没了,决定过溪。先脱鞋,裤脚往上挽,因为都没有准备溯溪。有美女先下水了,嚷道“冰凉”,是啊,夏天没到,水凉,再说那是山水,山里温度比山外低好多的。笔者是第二个下水,好凉啊,一不小心,水中石头晃动,笔者一个趔趣,竟然坐下去……屁股也湿也,呵呵,没多久,干啦。
蛮累的友友跟着,小心翼翼,先下水的美女回撤到下水处,搀扶友友下水过河,后来一如如此,令人刮目。
过河,有路,是蒿草似的杂草兴的旺河堤,叫它草堤吧,可走走又没路了,没湿鞋的小叶导航后说方向正确,且只有几百米的路程,但大家感觉尽头不知在哪。
笔者让两帅哥先走:“没路,回来,一起走。”笔者意思是他们探探路。
一条细细的泥路,通溪水边,呀,水边树枝有好多飘带,抬头,对面树枝挂着飘带,笔者心头一亮:之前的探路是错误的,找飘带才是。
挨下来,过第二个水塘,对面不远处有飘带。一阵大雨淋下,赶紧打伞,赶紧穿上雨披,困难不少,但是办法还是占上风……
穿鞋、脱鞋,穿了鞋,走路没几步,又要脱;脱了鞋下水,水里不太好走,且回去没鞋了。后来都不脱鞋,在水里安全,只有小叶坚持不湿鞋。


淌过八九个水塘,或大或小,或深或浅,“落水鬼上岸”,走到早晨的上山路。
想起那年三清山之行,秋遇大雨,溪沟水流暴涨,差点酿成事故。仙居下山,虽说人员不多,第二个竹林“拉暴”几个人,事先不知要涉水,水里过溪存在安全问题,“老”(象阿庚近九旬,照样矍铄风采,系少见,之于平时运动少也显‘老’)残有几位,但目的地清楚,大方向没有问题——这样讲,或许会得罪几位朋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