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议“文化日戳”

(2020-06-17 11:54:44)
标签:

集邮

邮政日戳

风景日戳

纪念日戳

文化日戳

分类: 胡诌集邮

议“文化日戳”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七日

 

五月份从徐凯博客得知“近日试验使用文化日戳”,使用单位是“北京部分邮政营业网点”前题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首次试用的文化日戳主题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议“文化日戳”     试样样图。


第一印象这“文化日戳”象纪念邮戳,笔者在博客后留言“与纪念邮戳什么关系?有点扯。”因为它有特定的主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明明是有特定条件的,这抗击疫情不可能是久远的事情,但日戳却是日日使用、延续久远的事情,有矛盾么。

 

划了个列式,从“日戳”开始划分,日戳包括普通日戳、邮资已付日戳和特殊日戳。

 

议“文化日戳”   瞎分类,反正是“胡诌”。

 如今,增加个“文化日戳”算是特殊日戳吗?按通知和示图,“文化日戳”应该属于特殊日戳。但感觉这“文化日戳”包括风景日戳和纪念日戳,为什么?一是“文化”,文化涵盖风景和纪念事物,二是字钉都能更换,三是风景日戳和纪念日戳都由图案文字作为主要内容。“文化日戳”应该包涵上述后两部分内容,而其“文化”内容是由邮政部门指定的,可以有风景图案,更可以有纪念事物,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就是么。再联想,陕西的领导人物、书法、石刻、神话人物等等形象和图案的日戳,可以算“文化日戳”,有文化内容,有图有文,可更换字钉,2001年苏州十二生肖图的日戳应该也是。


因此,叫“文化日戳 ”,它涵盖不了有文化属性的风景、主题邮局等邮政日戳,与风景日戳、临时日戳、纪念日戳等戳种并列,又感觉不妥,所以笔者提议叫“图文日戳”。 

议“文化日戳”    “开慧”戳不是风景日戳,现在可以叫“文化日戳”。


议“文化日戳”   “洛阳牡丹甲天下”,也不是风景,也不是纪念,是广告,可以作“文化日戳”,叫“图文日戳”呢?



六月十六日夜,与风景日戳会会长聊。笔者认为不能叫“文化日戳”,应该叫“图文日戳”,有图有文字的邮政日戳,因为风景日戳是展示真实风景的,图文的可以是虚拟的意会的;会长认为“图文这个说法,词语上更空虚,范畴更大,我看不合适。比如苏州少年邮局的昆曲戳称为风景日戳。当时我指出昆曲不是风景。如果(现在)称文化日戳是可以的,图文可以包罗万象,作为一个戳种是不合适的。”笔者说“‘文化’太大,戳中‘文化’内涵无限广。图文实际是纪念性的图案和文字。”这是基于徐凯博客“文化日戳”的介绍和图示得出的结论。会长则说“(关于‘文化’)邮政部门的考虑,是经过专家认证的。汉字有用法有一定的章法。文化是确实存在的,图文是虚无飘渺的。政府有文化部门……”笔者用特11邮票的发行反驳了他,呵呵,其实是个例。但会长后来说“看了文化日戳的投票戳样,用抗疫图案有点不合适。大家知道既称日戳,那就是要长期使用的。这个图案?”一个要害处,是呀,明明是纪念性的事件,现在要搞永久的展示,不是与现实背道而驰吗?抗疫至多一年时间吧,你在邮政日戳上“长此以往”吗?

 

六月十七日一早,我们聊天的后面有集邮名家的留言,原话是:“邮政部门的考虑是不经过专家论证的。什么‘文化日戳’,采用这个名称简直太没有文化了,风景日戳没有文化吗?普通日戳没有文化吗?临时日戳没有文化吗?什么‘业务的需要’?难道现有日戳对收寄、汇兑、包裹、快递业务都不能满足吗?非也,只是不好意思明说,是‘创收的需要’!”

 

    还有一段是:“从辞源讨论,日戳是区别于没有日期的邮戳而言,如最早的销票戳(马耳他戳),不在于字钉之有无,因此有日期的纪念邮戳都是日戳。只是当前邮政部门都不用这个思路而已。”

    那就勿用多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