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行 平 台 山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平台山全景
太湖,中国第三大内陆湖泊,平台山是太湖七十二峰之一,位于太湖几乎是正中间。
太湖有春山,台在春山外。平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距离宜兴25公里,引发人们对它的向往。三十五个人,集合太湖渔港码头,坐五桅船,春行平台山,不亦乐乎。
平台山是座非常普通的小岛,平如砥石,却没有大型石块,果真是人工所为吗?平台山是太湖四昂之一,笔者理解为太湖中高出水面的一端,《吴门表隐》这样讲:“太湖中有四昂,山甚小而不滑,称地肺,北昂在杜圻洲,名平台山,有砂如铁,大禹铸铁釜,覆孽龙于此。南昂在镇夏湾众安洲,名瓦山,并祀水平王。西昂在甪头洲郑泾口。东昂在西华峧嘴上。至明中沦滑于湖,禹王像俘水至冲山,与郁使君并祀之,故皆有禹王庙。”没别的理由,就用神话掩盖平台山“固基”之说,禹王造了铁釜把水龙盖住了,然后在铁釜上覆土砌石,便成了这岛,非常引人遐想,成了考证课题。
同行的一位老师研究考证,太湖成因于陨石雨气浪冲击,平台山则是人工建筑的成果。说是数千年前,太湖没如此大,水位自然也到不了如今的四米多,平台山一带尚且是河滩一般,筑石垒土,日益“壮大”,后来水位高涨,平台山成了孤岛。不可思议,算算三千多年,一年水位涨几许,到如今,平台四周水绕,距离漫山五十多公里。
这次是五桅船,有船舱,可容四十人。
船老大张建林,他介绍船上主桅杆是250年柏树做成的。
2017年春日平台山大门
平台山大门,环境差强人意。
平台山是吴中区太湖湿地之一,编号01,漫山岛编号是03.
(借秋宵照片一张)
今天春光明媚,湖面水波微澜,五桅船加绑小机动船,增大动力,加快速度,一百五十分钟就到达平台山,比2013年8月的七桅船快多了。春日早上寒,加之水面迎风,大家感觉到凉意,还好,渔船改造有容纳两圆桌的船舱,能避风,过了九点钟,太阳高悬了,暖和加身了。值得一提的是午餐,三桌,水产为主,真是原汁原味的太湖味,笔者再三说没有南环桥(苏州最大的蔬菜果品市场)批发来的食物。

岛北之东线。

岛北之西线。

岛西之南侧,呵,河滩成了养猪场。
到达“地肺”,人人兴奋,新鲜劲头比较大。“啊,就这么大?”是啊,0.2平方公里,纵横一百米和两百米的距离,要不然,怎么是“地肺”呢,上岛走走看看吧,好在平如台,台有庙,还有杂树交错,树都是种植时间不算久的耐水类树,不算高大,岛北部多些,还有遍布小岛的块石,未见兀立的平展的也或斜躺之巨石。岛上建筑全是建造至多五十年的房子,“售票处”那窗口下的“光绪二十九年六月碑”是平台山见证,在“光绪碑”西面六七米的地方,有大小30x30厘米的方砖贴成的功德碑上,最上部两块砖上部依稀有5
x5厘米的宋体字“修平台山禹???宫”。大殿北侧和西南殿东北角(西山某厂修建)都漏雨了。
据史书记载,岛上禹王庙是梁大同三年(公元573年)重建。自清代乾隆以来,光福冲山村吴、李两姓村民落户于此岛,担任庙祝,前后延续。清光绪二十九年六月,苏州府吴县正堂在此勒石立碑“严禁盘剥太湖渔民”。1951年吴县人民政府向吴、李两家颁发了平台山“土地房产所有证”,不知道这个证书档案馆在否。1997年经省勘界确定,平台山归属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在禹王庙“治水禹王”门口东侧,有二00五年九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
平台山”碑,证明平台山所属。
平台山地方不大,可同行们游兴特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腿到手到,如同侦察一般,迟迟不肯上船去登大船。
平台山大门内景
禹王庙正殿大门,门右(东侧)有窗口“售票处”。
正殿大门背后,门东墙上嵌有“光绪二十六年碑”,门西有方砖贴成的功德碑。

方砖上部刻有“修平台山禹???宫”,介于两块方砖

大殿东间的落地窗。
门槛侧面有人物雕刻,少见,木料不知道来自何处。
东房落地窗上的雕刻
落地窗上的雕刻
二0 一一年更换旗杆,捐助人名单。其一是友人。
二0 一一年更换旗杆,捐助人名单。
大殿西房落地窗的木雕。注:靠西山墙的一扇窗没有雕刻。
西房落地窗的木雕。
西房落地窗的木雕。

西房落地窗的木雕。

平台山西南的殿东北角椽子损坏,漏雨,一直没有修。
正殿东房陈列的似太子三保出海的帆船模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