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洋关(苏州清代海关原址)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

标签:
税务司洋关古运河觅渡桥《马关条约》苏州关文化 |
分类: 胡诌集邮 |
苏州洋关(苏州清代海关原址)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
近日,江苏省文物局公告,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共32处。苏州市有16处。
在这16处新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位列其中,对它的评判是“国内较早的近代海关设施”。苏州人都叫“洋关”,外国人办的海关嘛,从全省看是较早,从全国并不是较早。
苏州关税务司置旧址位于苏州南门路最东的路南、觅渡桥桥堍的青旸地原日租界,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八月成立,同年,大清邮政建立。根据《马关条约》,苏州成为通商口岸,就设立海关在交通要道的觅渡桥外。苏州海关管辖范围南到嘉兴,北至丹阳,东到昆山,设税务司总领其事,分内外两班办理报关、纳税及查禁走私业务。首任税务司是英国人孟国美,现在三幢英国风格的红瓦尖顶房屋,占地面积2436平方米,建筑面积1774平方米,东楼有二层,西楼有三层,中间的是平房。
新中国成立后曾为中国外运江苏公司苏州公司作为民居使用。1988年笔者去过,同住朋友的亲戚住现东二楼最东,记得南面是很低的,他们的孩子可站,大人只能弓腰——应该是阁楼一部分。“建筑内设壁炉,屋顶烟囱高耸,东西两楼南北立面变化丰富,为较有代表性的英国风格的近代建筑,相传曾为当时税务司署高级公寓该旧址”(《苏州日报》2011.08.19)。2004年被列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2009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经苏州香山古建公司维修后由苏州团市委管理使用。
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地处大运河畔,目前是苏州古城的护城河东南角,属于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文物遗存,有历史意义。
相关链接:
中国邮政原自海关,在大龙邮票问世前,邮政的标志是邮戳,寄信只需要盖邮戳,并且是由海关管理这邮政业务的,1878年大龙邮票发行前的邮政日戳称“海关日戳”。1896年大清邮政局建立,所用邮戳有两种,一是“英汉大圆戳”,直径36mm,双线分里外圈,里圈分两格,上为英文地名和日期,下为中文地名和日期;一是“八卦戳”,系用64种八卦符号来分别代表地名的,堪称世界邮戳一绝。
“苏州官办邮政创设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5日,初名“苏州府邮政分局”,受苏州关税务司管理。同年4月,城内的邮局相继成立。关税务司邮局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5月与海关分离,归邮传部司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改名苏州一等邮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名为吴县一等邮局,升列为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