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随笔 |

第一次看梁羽生的《萍踪侠影》是初中,书中最后一句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感觉甚为经典。等到后来知道这是《锦瑟》之中的,才发现原诗每句都是经典。因为不实,所以虚幻,因为虚幻,所以美丽。所有的美感都是想象幻觉之物,但人生不能没有想象。初看《聊斋志异》是小学,开始感觉竖版繁体字颇累,但越读越有味,感觉虽然说的是鬼故事,但却充满人性。于是当年还买了多本聊斋的连环画,还学着画。28岁那年,把《锦瑟》抄下赠与某人。若论婉约诗词,清照、放翁各擅胜场,但义山的词藻给人的浮想联翩,无人出其右。
沈从文的《边城》也是中学时看的,里面有句诗是采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当时我不知道,只觉得那个:“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非常有意境。后来读了春江花月夜,第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加感到一种哲学意境,说不出的惆怅。最近唐飙在朋友圈发了这诗,感觉这诗最精华就是前面几句。年少的时候喜欢看诗沉思,离开象牙塔以后,突然变得俗不可耐,为生活而奔波,直到现在人生任务完成大半,奔向50大寿时,突然发现人生白驹过隙,太快太快。应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小O过去一直像个理工科男,突然哪一天我发现原来是个当代鲁迅。[偷笑]




























前一篇:平和CTC的老同学今年毕业了
后一篇:陪85岁的老爸吃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