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听王安桅谈2010上海艺博会

(2016-10-23 11:32:38)
标签:

转载

 

http://images.artnet.cn/Upload/2010_9_13/2b2a8056c6a14419966ccd7bd63e1a74.jpg

上海艺博会新闻部发言人王安桅接受全球艺术网记者采访

 

 全球艺术网:九月堪称艺术博览会的“金秋”,除了同期在国外举行的各类艺博会,还有最近刚结束的“第13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九月即将举行“2010上海艺术博览会”、以及 12月在广州举行的“第15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等。您是如何看待现在“艺博 会”遍地开花的现象?

 

  王安桅:首先我觉得全国艺博会遍地开花不是个坏事,这说明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问题是我们现在全国各地的艺术博览会规范化程度不够高,缺乏个性,品质水准参差不齐。

 

  全球艺术网:您觉得以往的艺博会有哪些重要的经验可以借鉴此次上海艺博会?

 

  王安桅:当然各地艺博会都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每个艺博会遇到的市场特点,买家特点都不一样,这些差异使得彼此的艺博会在经验上很难可以借鉴,所以很多海外画廊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在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会不一样。

 

  全球艺术网:今年这届上海艺博会有何特色?与其他同期的国内外艺博会又有何不同之处?相比各地的艺博会有何优势?

 

  王安桅:今年上海艺博会的特点,以本土画廊来讲,水平跟以往有很明显的提高,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经营画廊的品质,比以往都有进步。上海的艺术市场跟其他地方有所不一样,上海比较海派,呈现一个大的包容性,多元化。当然,各地艺博会都有其优势,上海的优势在于,恰好碰到一个千载难逢的世博机会,信息交流,人脉关系,包括买家信息等会比较占优势。

 

  全球艺术网:相比国外上百年的艺博会历史,目前国内艺博会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您是如何看待现在的画廊资源呢?
 
  王安桅:“同质化”竞争比较多,是在于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没有对同一个市里的艺博会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分流;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确定每个艺博会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我觉得在管理上来说是个比较大的缺憾。

 

  全球艺术网:现在,互联网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艺术品的买卖又多了一个平台,无论是架上,装置或影像都可以简单便捷的得到最新的消息。对于网络,您有没有尝试涉足过,对此有何感想?

 

  王安桅:至于互联网,我记得10年以前嘉德在线就已经搞了,但网络对艺术品呢来,有个缺陷,因为艺术品需要有个认知度,更何况购买艺术品是个大众的交流,不太可能在网上出现;比如淘宝网,购买一些小额商品,他可以做大,因为它的金额比较小,而艺术品相对来说比较昂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在网络上购买艺术品的可能性不大,从网上了解购买信息是可以的,但是网上成交的话,难度比较大。我不认为这块会有很大的发展。所以我看到现在一些网站会对小额装饰艺术品有提供,但对大额的原创艺术品的交易,还没有看到这个迹象,对未来这方面也不是非常看好。

 

  全球艺术网:目前,全球经济正在从之前的金融危机中逐步走向复苏,中国是领跑者,而上海又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面对如此的大环境,您觉得对上海艺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安桅:我相信这肯定是有影响的,这跟整个亚洲艺术市场的崛起是有关系的,但在亚洲各个城市中,我没有感觉有哪个城市可以成为一个中心,只能说成为一个亚洲艺术品交易的经济圈,比如香港,上海,北京由于地域特点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艺术市场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有其优势,但某个地方要成为一个中心的话,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而且对海外画廊进入中国市场,一定要对他们做一个正确的引导,不要以为中国人有钱了,有市场了,他的作品就可以卖的掉,这也不一定。

 

  我们中国人的艺术品消费观念还没完全形成。就像今年上海艺博会提出的“让收藏成为风尚”一样,因为现在有钱的人不想买艺术品,想买艺术品的人又没钱,存在这样一个矛盾的问题;所以我们很大程度上要来引导这个市场。

 

  所以要让海外画廊了解清楚我们的市场特点。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国海没有成为一个艺术品的进口国,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品的出口国。举个例子,在海外是1万欧元,在我们这差不多是10万人民币,但这样的价格在国内就偏高了, 开10万人民币的画到国外只能卖1万到更少的钱,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引起西方卖家的注意。随着亚洲艺术品的发展,中国艺术品,各地艺博会的发展,各地画廊的发展,我非常看好。

 

  全球艺术网:上海艺博会上的“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作为上海艺术博览会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主题 展,自2006年诞生以来,便在画廊和艺术家之间架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梁,成为了青年 艺术家迈向成功的新高地。您对这样的展览有何感想?对青年艺术家有何经验之谈?

 

  王安桅:我坦率的说,上海艺博会承担了它不该承担的义务,这因该是一个美术机构,美术院校应该承担的,现在来说是上海艺博会对社会做出的一个公益性活动。国外也有类似“青年艺术家推介展”的形式,但他是画廊推介青年艺术家的形式,由画廊来承担这个费用,现在是完全由艺博会来承担费用,这个模式目前来讲只是个尝试,从长远角度,肯定要进入市场运作的形式。现在因为很多画廊经济实力的问题,不太可能专门做一个展位推荐一位艺术家,他做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成年艺术家,这样比较容易找到市场,从中赢利。可以肯定的是,“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最后一定会改变现在的模式。

 

  全球艺术网:作为新闻发言人,请谈谈您对此次上海艺博会有什么样的期望?

 

  王安桅:我可以说,在任何艺博会,期望都是一样的,第一是成交,第二是成交,第三还是成交!

 

(信息来源于全球艺术网 www.artnet.cn)

0

前一篇:室友搬走了
后一篇:平台很重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