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看了高考英语试题,我明白了。。。

(2012-11-20 17:04:51)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石
看了看高考英语试题,包括江苏的、上海的,都一个德性。

为什么这个国家现在造就不了钱忠书、胡适、林语堂这样的语言大师???
罪魁祸首是高考。

不但很多题目的答案颇有争议,而且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所用的文章写得也是很蹩脚的。今天,我才明白,为什么我高考的时候英语也挺好,但到了大学里看原版的报纸和杂志看不懂。原来教科书上那些狗屁文章的写法根本就不符合人家的表达习惯。一些试图考倒学生的语法题更是极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能事。

例如江苏卷的一道题,大致是说“我希望他关注与文化”。
答案要选I'd rather he focused on culture. 我了解出题者是想考虚拟语气。
但这样的题目一点意思也没有。根据我平时的阅读和美国人的交流,大部分美国人选说I'd rather he focus on culture. 根本没必要用虚拟语气。这样的考题,毫无意义。而且,在表达我更希望。。。的时候,一般也很少用I would rather这样的表达方式,而用I wish,甚至是I hope。也许是出题者觉得wish的虚拟味道太浓,不足以考倒学生,便选用了这么一个生僻的表达。这样的考题,毫无意义。

江苏卷的选择题第一题也有问题。大意说,不同行业的人都在为一个新江苏努力工作。答案要选people from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are working hard for a new Jiangsu. 但我认为在people前面加个the也没有什么错。区分这种无关紧要的区别,这也算中国那帮傻逼干的好事:他们把学生高中宝贵的时间逼到去考究一些美国人也不会在意的语法上。

看着这些考题,我屡次控制不住要发笑。
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出题者自身也是这个教育制度的受害者。他们工作了这么多年,英语能力没有什么长进。
折腾来折腾去才搞出来的阅读理解文章,大部分阅读理解的篇章的行文别扭、幼稚,并且充满了政治正确的味道。
这样的文章,都不够格作为“问题文章”让我和学生讲解写作技法。

荒谬的时代,荒唐的考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