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名校和工作
(2012-08-12 12:44:36)
标签:
教育 |
分类: 育儿记 |
转:
看了很多同学,其中不乏成绩非常优秀的,他们都要追求排名前列的学校,但是和他们交谈及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普遍性问题。
1.不能吃苦。
这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也是大部分留学生的问题。一谈到有些较为“艰苦”的专业,如医学、精算需要较长时间考证煎熬才能毕业的专业,就裹足不前了!他们关心的是未来毕业工作,最好是事少钱多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还未进去就不能也不愿吃苦,那么出国又有什么意义呢!
2.定力不够。
我和他们说话,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要不然顾左右而言他,要不然大腿不停的摆动,一点定力都没有,沉不住气。这样的孩子心性都有问题,如何能学好,成绩再好,也无法出头。
3.坚持力不够。
有些同学属“短跑型”,冲刺力够,但坚持力不行,让他考试行,让他做一项目,和其它外国同学合作,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就不行了。留学不是速食,它需要积累,也不是填鸭式会做题,期末考试完了就万事大吉,这种心境没有,到哪儿都不会成功。
4.理性不够。
喜欢虚荣、攀比、做事冲动。看到别人进了比较好的学校,考了比较高的语言成绩,心理就不平衡,不能冷静及勇于检讨自己的问题。喜欢成群结队的去一个国家、一个学校及同一个专业。总想不费力气得到好的结果,幻想多,实际的少。这些同学很多起缘于父母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太重要了!口惠而不实的太多了!
有些同学,到了国外,好的学不会,坏的学得很快,中文没有进步,英文更是一窍不通,弄得自己不伦不类。如今出国留学已是稀松平常,但不少确实如此。以上这些心态愈是要注意,不然花了时间及金钱、精力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享:
许多同学及家长总是盲从的跟风,觉得去美国读本科,就要考SAT1、2,AP甚至于更多的考试。其实大可不必,你有这个时间我倒劝你多去加强其它更重要的部分。
今天美国的高中生,他们的SAT考试成绩,远不如我们,而大陆今天的同学不考过2000就不会罢手,结果把国内高考的应试氛围及心态有挪到了SAT考场,纷纷跑到香港、新加坡甚至越南河内去考,再加上补习班及留学市场的推波助澜,使得考试的人数更加火爆。这意味着什么呢?当我们被视为国际学生时,其实竞争是在我们之中进行。而美大学也注重族群的多元化(Diversity),再加上几乎所有的国内申美本同学绝大多数都是想进前五十,而同学之间除了上述考试,其它的“个性化”的东西是乏善可陈,不是同学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使然。这样的结果造成我们的同学,无论你SAT1、2考得多高,AP几个5分,你能进前50的机会更加渺茫。
也许你会说,不考高分不是更没有希望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最终还是要看你申请什么样的学校,更要看你“适合”申请怎么样的学校!!而不仅仅是盲然的不断的去考SAT的高分。为什么前几年北京理科状元申请所有长春藤盟校及三所顶级的文理学院仍然在七个学校面试后全军覆没?这个事实却没有唤起广大同学及家长更深层次思索!!
如果你真是我以前博文中说的Top顶级学生,当然应该把精力放在一定程度上去准备,甚至考高分。
在大多数都不是顶级的学生的情况,我倒诚挚的希望家长及同学好好的思索一下凭什么你能申美国前50或100大学,你将来能真正成功的受惠这种美式教育吗?你分析进大学的类别那种适合你孩子吗?在文、理、法、商、工、医等各大门类的专业中,你适合哪个大类呢?你的英文只是考试过了高分,能真正在听、说、读、写方面和美国学生一拼长短吗?你想过先把你大一要读的英文教科书预习一下吗??你试着去想适应美国大学的上课情景及如何适应吗?你可曾知道美国大学相对宽进严出的制度及第一年可能有10%-30%的淘汰率吗?
所以我强调所谓量身订做的目的就在这里,美加的大学教育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分数只是申请的条件之一,如果只看分数及排名去选择自己的学校及专业,那你还费这么大的功夫去美国做什么?请绝对不要用国内的思维去想美加留学的问题,否则你会很难过的!
分享:有志申请精算科学(ActuarialScience)的同学了解以下信息,不要轻易做决定。不掌握完整、准确的信息就做决定是非常危险的!
1.学精算,必须喜欢数学,数学成绩在全年级是名列前茅的。
2.有人误以为学精算就是“计算机”和“床”不是学习就是睡觉,其实,并非如此。学精算是需要比较外向的性格,因为你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
3.要有吃苦耐劳的坚持力。加拿大的精算师要考九级,美国要考十级。从进入大学到通过所有的考试需要8到10年左右,有些人在中途就放弃了!所以不能吃苦、轻言放弃的人似乎不适合的。
4.学校本身的排名意义不大。有些同学非要选择滑铁卢或者多伦多大学因为他们的排名高,以为这样就容易就学,其实是不准确的。尤其是这个专业,能否就业要看你的考级、工作经验、英语及谈吐等综合因素,而不在于哪个大学的精算系或统计金融、金融工程。
5.带薪实习(co-op)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了这个,找工作移民都不会有问题,不论在美或加,我女儿实习参加了5期,毕业后有4个工作而且是经济并不景气的时候。
总结是这是目前北美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有能力及能吃苦的同学不妨一试吧!
分享:
根据非正式统计,读本科能在四年毕业的,估计不到百分之七十。硕士毕业率就比较高。为什么?据我的观察,去读高中的同学,在国内有一半是学习的还是比较好的,一半是不太行的,而且读本的,绝大多数在国内高考成绩或平时就属于二本左右就不错了,而读硕士或博士的同学平均来讲,水平都属比较好的。在这个情况下,一个平时在国内学习就需要有人督促鞭策,本身程度又不太好,再加上语言、文化、气候的适应问题,这些综合的变数压在身上,自然会造成高比率的失败!
所以同学及家长们一定要理性的留学,不要低估去了以后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分享:十个绝对不要触犯的留学原则性错误
1.相信保证。
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任何事情,只有你自己能保证。记住,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即使偶然被你碰到,也不会停留太久。
2.喜欢攀比。
没有任何人的留学道路可以复制,做好自己最重要。
3.急功近利。
必须理性,不要虚荣做假急于求成。留学不仅为文凭,更是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扩大国际视野。
4.申请当头等大事。
申请非常重要,但关键还在“规划”,规划不对,申请做的再好,进错了学校及专业也是枉然。
5.留学能让乌鸦变凤凰,崇洋媚外。
不爱学习的到那儿都一样。未来的海归会成更多的海带,因为他们很多根本就不爱学习,留学不会让你自然变好。
6.名校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
未必!还要看你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谈吐、工作经验等。一个书呆子从名校毕业,不比具有上述素质的人从一般大学毕业强。
7.留学时间愈早愈好!
追根究底还是要看个人综合情况,有些人适合来读高中,有些人适合来读本科,不可一概而论。
8.什么好就业就学什么。
极端错误。削足适履,勉强自己学自己无兴趣又无基础的专业,注定失败。
9.父母主导一切,孩子懂什么。
孩子怎么懂选学校、专业,功课太忙,又要高考,或者考托福GRE等等,这是不对的。不论孩子多大,留学的大事必须全家讨论,过多的干涉或放养式的留学模式,都不如“适当”的辅导及介入。
10.去了就能毕业!压力会让他磨练成熟。
不见得,这要看你孩子原来怎么样!美加学校宽进严出,不能毕业的比率比国内高的多。其实去了才是问题的刚开始,父母一定要多关注,发现问题,即时找到原因,尽快解决。
这段话很重要,值得一看:
从小到大我也是好学生,在传统中国台湾,这种学生学习高压大环境及严格的知识份子家庭长大的,从小就被灌输要去美国读名校拿全奖。去了以后才把我这个传统的思维完全颠覆了!那就是成绩优秀未必代表你将来在美加能找到工作!这些年来,我看到的各种不同的同学去了美加,毕业后也是印证了我的想法!
在国外工作几十年,从来没有一个用人单位问我要过毕业证、成绩单。我也从未听过有人做过假的履历表(Resume)。那么他们要看的是什么呢?是应征者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谈吐举止及推荐人(通常三人)。美国朋友告诉我,如果你们两个人都是同天毕业,今天同时去面试,你是排名第十的大学毕业,我是六十的,我们去面试时丝毫没有差别。这就是美国加拿大。很多同学迷恋于名校,甚至不择手段,进去了名校,以为混出来就能找到工作,其实是大错特错了!
以我为例,当时研究生毕业后,在美找不到工作,主要是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及腼腆的个性。而我的女儿仅在滑铁卢本科毕业成绩不比我强,却能在加拿大找到4个工作,两个在美,两个在加,为什么?大家想想这个道理。
今天有许多的国内同学在网上论坛上说,什么美国经济不景气,所以找工作太难,什么加拿大的工作对我们外国人有限制,什么这个美国大学我学哥去读的,说大部分的人毕业都回来了,因为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告诉大家那都是片面之言,在任何不景气的时候,都有企业挣钱,再景气也有许多企业倒闭。同样的再不景气,你只要有方向,做好规划一定能在美加找到工作。反之,你再高的排名学校及再好的专业也未必能找到工作!
所以我再次的敬告家长及同学,千万不要用国内的思维去思考美加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文化和我们是截然不同的!经验才是最好的老师,那是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
看了很多同学,其中不乏成绩非常优秀的,他们都要追求排名前列的学校,但是和他们交谈及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普遍性问题。
1.
这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也是大部分留学生的问题。一谈到有些较为“艰苦”的专业,如医学、精算需要较长时间考证煎熬才能毕业的专业,就裹足不前了!他们关心的是未来毕业工作,最好是事少钱多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还未进去就不能也不愿吃苦,那么出国又有什么意义呢!
2.
我和他们说话,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要不然顾左右而言他,要不然大腿不停的摆动,一点定力都没有,沉不住气。这样的孩子心性都有问题,如何能学好,成绩再好,也无法出头。
3.
有些同学属“短跑型”,冲刺力够,但坚持力不行,让他考试行,让他做一项目,和其它外国同学合作,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就不行了。留学不是速食,它需要积累,也不是填鸭式会做题,期末考试完了就万事大吉,这种心境没有,到哪儿都不会成功。
4.
喜欢虚荣、攀比、做事冲动。看到别人进了比较好的学校,考了比较高的语言成绩,心理就不平衡,不能冷静及勇于检讨自己的问题。喜欢成群结队的去一个国家、一个学校及同一个专业。总想不费力气得到好的结果,幻想多,实际的少。这些同学很多起缘于父母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太重要了!口惠而不实的太多了!
有些同学,到了国外,好的学不会,坏的学得很快,中文没有进步,英文更是一窍不通,弄得自己不伦不类。如今出国留学已是稀松平常,但不少确实如此。以上这些心态愈是要注意,不然花了时间及金钱、精力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享:
许多同学及家长总是盲从的跟风,觉得去美国读本科,就要考SAT1、2,AP甚至于更多的考试。其实大可不必,你有这个时间我倒劝你多去加强其它更重要的部分。
今天美国的高中生,他们的SAT考试成绩,远不如我们,而大陆今天的同学不考过2000就不会罢手,结果把国内高考的应试氛围及心态有挪到了SAT考场,纷纷跑到香港、新加坡甚至越南河内去考,再加上补习班及留学市场的推波助澜,使得考试的人数更加火爆。这意味着什么呢?当我们被视为国际学生时,其实竞争是在我们之中进行。而美大学也注重族群的多元化(Diversity),再加上几乎所有的国内申美本同学绝大多数都是想进前五十,而同学之间除了上述考试,其它的“个性化”的东西是乏善可陈,不是同学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使然。这样的结果造成我们的同学,无论你SAT1、2考得多高,AP几个5分,你能进前50的机会更加渺茫。
也许你会说,不考高分不是更没有希望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最终还是要看你申请什么样的学校,更要看你“适合”申请怎么样的学校!!而不仅仅是盲然的不断的去考SAT的高分。为什么前几年北京理科状元申请所有长春藤盟校及三所顶级的文理学院仍然在七个学校面试后全军覆没?这个事实却没有唤起广大同学及家长更深层次思索!!
如果你真是我以前博文中说的Top顶级学生,当然应该把精力放在一定程度上去准备,甚至考高分。
在大多数都不是顶级的学生的情况,我倒诚挚的希望家长及同学好好的思索一下凭什么你能申美国前50或100大学,你将来能真正成功的受惠这种美式教育吗?你分析进大学的类别那种适合你孩子吗?在文、理、法、商、工、医等各大门类的专业中,你适合哪个大类呢?你的英文只是考试过了高分,能真正在听、说、读、写方面和美国学生一拼长短吗?你想过先把你大一要读的英文教科书预习一下吗??你试着去想适应美国大学的上课情景及如何适应吗?你可曾知道美国大学相对宽进严出的制度及第一年可能有10%-30%的淘汰率吗?
所以我强调所谓量身订做的目的就在这里,美加的大学教育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分数只是申请的条件之一,如果只看分数及排名去选择自己的学校及专业,那你还费这么大的功夫去美国做什么?请绝对不要用国内的思维去想美加留学的问题,否则你会很难过的!
分享:有志申请精算科学(Actuarial
1.
2.
3.
4.
5.
总结是这是目前北美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有能力及能吃苦的同学不妨一试吧!
分享:
根据非正式统计,读本科能在四年毕业的,估计不到百分之七十。硕士毕业率就比较高。为什么?据我的观察,去读高中的同学,在国内有一半是学习的还是比较好的,一半是不太行的,而且读本的,绝大多数在国内高考成绩或平时就属于二本左右就不错了,而读硕士或博士的同学平均来讲,水平都属比较好的。在这个情况下,一个平时在国内学习就需要有人督促鞭策,本身程度又不太好,再加上语言、文化、气候的适应问题,这些综合的变数压在身上,自然会造成高比率的失败!
分享:十个绝对不要触犯的留学原则性错误
1.相信保证。
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任何事情,只有你自己能保证。记住,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即使偶然被你碰到,也不会停留太久。
2.喜欢攀比。
没有任何人的留学道路可以复制,做好自己最重要。
3.急功近利。
必须理性,不要虚荣做假急于求成。留学不仅为文凭,更是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扩大国际视野。
4.申请当头等大事。
申请非常重要,但关键还在“规划”,规划不对,申请做的再好,进错了学校及专业也是枉然。
5.留学能让乌鸦变凤凰,崇洋媚外。
不爱学习的到那儿都一样。未来的海归会成更多的海带,因为他们很多根本就不爱学习,留学不会让你自然变好。
6.名校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
未必!还要看你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谈吐、工作经验等。一个书呆子从名校毕业,不比具有上述素质的人从一般大学毕业强。
7.留学时间愈早愈好!
追根究底还是要看个人综合情况,有些人适合来读高中,有些人适合来读本科,不可一概而论。
8.什么好就业就学什么。
极端错误。削足适履,勉强自己学自己无兴趣又无基础的专业,注定失败。
9.父母主导一切,孩子懂什么。
孩子怎么懂选学校、专业,功课太忙,又要高考,或者考托福GRE等等,这是不对的。不论孩子多大,留学的大事必须全家讨论,过多的干涉或放养式的留学模式,都不如“适当”的辅导及介入。
10.去了就能毕业!压力会让他磨练成熟。
不见得,这要看你孩子原来怎么样!美加学校宽进严出,不能毕业的比率比国内高的多。其实去了才是问题的刚开始,父母一定要多关注,发现问题,即时找到原因,尽快解决。
这段话很重要,值得一看:
从小到大我也是好学生,在传统中国台湾,这种学生学习高压大环境及严格的知识份子家庭长大的,从小就被灌输要去美国读名校拿全奖。去了以后才把我这个传统的思维完全颠覆了!那就是成绩优秀未必代表你将来在美加能找到工作!这些年来,我看到的各种不同的同学去了美加,毕业后也是印证了我的想法!
今天有许多的国内同学在网上论坛上说,什么美国经济不景气,所以找工作太难,什么加拿大的工作对我们外国人有限制,什么这个美国大学我学哥去读的,说大部分的人毕业都回来了,因为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告诉大家那都是片面之言,在任何不景气的时候,都有企业挣钱,再景气也有许多企业倒闭。同样的再不景气,你只要有方向,做好规划一定能在美加找到工作。反之,你再高的排名学校及再好的专业也未必能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