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4次购房 安心做个“食租族”
(2011-11-24 21:59:40)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地产风云鉴 |
谢谢好友唐佳——晨报的美女记者,帮我采写了这段我10年间的投资经历。文章因为是作品,跟事实还是有些出入的,但基本意义都在里面了。
转自: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1-11/20/content_697460.htm
2011年11月20日 A08/A09:A08/A09-楼经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唐佳
□晨报记者 唐 佳
有了首付就买房
30岁时,作为一名普通工薪族的王女士正忙于准备婚房,小两口的存款加起来,只够1套边远地区旧公房的房价。于是,当时只买了那套小小的房子作为婚房。笫二年,孩子出生了,有了住家保姆,房子太小了。于是王女士开始到处看房,那时房价便宜,她看中了黄浦区的1套两室1厅,6000元不到每平方米,50多万的总价,首付只要20%就可以,王女士算算手中的积蓄,正好够首付,于是买下了第二套房。
1年后,装修完房子,王女士入住市中心。对于浦东的旧房有朋友建议出租,“每月1200元的租金,不算高,但总比空关着好。”于是王女士笫1次当起了房东。在离繁华的南京路很近的地方住了1年左右。这时,王女士的母亲得了重病,每月医药费很高,加上还要还贷款(幸亏夫妻两人都有公积金可以还贷)。颇感压力的王女士打算出租市中心的房子,住回旧房。于是出租了市中心的新房,每月收租约4200元,这样,每月多了近3000元的收入。
34岁时,王女士永远失去了母亲,看到母亲留下的14万元遗产——这是母亲省吃俭用一生的积蓄,王女士不禁感叹,母亲一辈子的积蓄最后还不够支付一年的药费。“存钱不如买房。房子可以有租金回报,会升值,干脆就做个‘食租族’吧。”
再攒首付再买房
这一年,正好王女士身边的一个同学要到浦东联洋去看房,她就一道去了。当时联洋的房子也就每平方米4000-5000元。王女士看中了1套底楼的三房。这时,她和先生早已提前将原先的贷款还掉了,手头上还有些富裕,加上母亲的遗产和每月黄浦房子的租金,王女士又付了首付,买下了联洋社区的这套三房。
搬进联洋社区后,王女士全家有过一段很舒适的生活,这时每个月黄浦的房子能收回4500元的租金(涨了),还有浦东旧房1800元的租金,每月的日子还是不错的。可孩子要上小学了,这时的王女士开始为孩子的择校问题而头疼。为了孩子,她和先生开始关注学校附近的学区房。几年的租金收入又让她提前还完了联洋的房贷。可要再购入1套学区房压力还是很大的,怎么办?老公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联洋正在发展成为国际社区,外籍人进来很多,租金也在水涨船高。不如把联洋的房子出租,这样租金收入就高多了。最后,王女士再次买下了1套学区房,同时把联洋的房子以每月6000元出租。这一年,王女士37岁。
限购了只出租不卖房
现在由于有数套房子在手,作为新上海人的先生,也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住了。
去年,国家实行限购令,按照王女士家的情况,已经不能再买房了。王女士说,房价涨还是跌其实已跟她无关。因为她只出租,不卖。卖了,有那么多钱怎么办呢?再存银行?想想母亲的经历,她不愿让血汗钱在银行里不断贬值。
虽然租金每年涨幅很少,但王女士觉得平稳就可以。从长期来看房子还是保值的,虽然今年的房价跌了一些,但距离她买入的成本价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对于房产的走势,王女士一直是凭感觉,她从来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在最低的时候买进,最高的时候卖出。再好的股评家也不可能在最高的时候把股票卖出,何况是买卖不能很迅速操作的房子呢?房子有的时候是必需的东西,比如儿子要上学了,不可能等。那么,就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承担的时候出手,永远是最正确的。她对于炒房的买进卖出没有兴趣。她说:“我是长钱投资,价值投资。可能是中国人的观念,有了房子,心里就比较安定,比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和股价的数字强。”
说到房价,现在的房价基本是她过去买进价的5-6倍甚至7-8倍。但租金确实涨得不多。结婚时买的旧公房,10年前是1200元的租金,现在市场价是2500元月租。黄浦区的房子,从8年前的4200元涨到了现在的6000元。联洋社区的三房,从6年前的5000元涨到了如今的7000元。
说到限购,王女士认为,房价最近几年涨得太快了,有必要调整一下。其实在高位把房子抛掉,然后把钱存入银行,现在的利息应该高于租金,还不需要过多的劳心劳力。可是,钱依然会贬值。从长远看,她还是选择维持现状。
有了首付就买房
再攒首付再买房
限购了只出租不卖房
前一篇: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