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跟踪上海补习教育一整天!!!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在上海12年,我从没有去看过上海各样的补习学校。朋友玲离开全日制学校两年了,已习惯了教授比较自由的补习培训课程。她原是外地省重点的高中语文教师,来上海后跟我同事了一段时间,后来选择更灵活的培训学校。这回她邀约我去看看她的工作方式和过程,我也很有兴趣。
早上,乘936路转911路去七宝,本来乘地铁9号线可以直达的,不过我太喜欢欣赏延安路上美丽的绿化和雕塑了。玲的第一个班,是四个四年级孩子,两男两女。玲以前跟我抱怨,她上惯了高中的课,再去上初中的课,感觉初中的学生太幼稚了。没有想到她现在神通大得很,面对小学的孩子,她先是面批作文,然后带孩子诵读五则《论语》,最后呢讲解华师大的《一课一练》。
玲有自己的个性魅力,她文学底蕴深厚,讲课富有激情,肢体语言丰富,同时能懂得孩子的心理,不时采用赞赏的态度激励学生,课堂上师生互动良好。我注视着她,我跟她一起微笑。当她绘声绘色给孩子们讲诉孔子的生平故事,孩子们也是饶有兴趣,我很为这样的课堂而高兴。
课从上午9点上到11点,中间孩子们休息一次。四个孩子已经混熟了,开心地嬉戏。玲、培训部的管理老师、我,三位老师稍作交流。最后放学的时刻,一个男孩脸上的红红指爪印引起我们的关注,原来孩子是某重点小学的学生,家长都期望很高,因为孩子数学测试考了93分,父亲给了20记耳光!!!由此推理,家长们还是非常急功近利的,注重分数。休息的时候,就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提建议,马上要期末考了,希望玲辅导几篇能考场套用的作文,例如《一件难忘的事》。而今天,玲指导的是美丽的写景文章,家长认为,不太实用。
中午,我们吃的是味千拉面。然后玲领着我乘地铁9号线转7号线,从东安路出来。玲这回去的是一个有名气的中考、高考培训学校。接下来从下午的1点到晚上7点半,玲要上三批次的课程,整整六小时。
1点到3点,玲给两位分别来自西南位育和西南模范的女生辅导。玲做材料作文的辅导,两位女生都很好学,是那种有想法的聪慧女生。从材料故事联系到很多相关的社会新闻,拓展开去,就像几位朋友在对谈,其中女生还不时提问,很好的氛围。其中一位女生,她学习非常用功,每日学习到午夜12点多,早上6点就起床,她说,家长那么辛苦,她唯有能做的就是用心用功学习。两位女生已经跟随玲1年多了,一方面因为玲的讲解深入有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亲和力,她们能从玲这儿得到心理的抚慰和放松。
从上午的小学生一下飞跃到高中生,跨度真是够大的。没有想到,从下午3点多到5点多,玲又要给10个初三的学生做中考冲刺辅导。这些学生也是来自好的学校,其中就有华育的。玲领着他们做一套模拟卷,这回不同于小学生的活跃,也不同于高二女生的恬静。毕业生需要的是实战能力,玲让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做题,然后下位当场批改,再针对性地评讲。学生是相对沉默地,快速地做题,然后认真地做笔记。玲说,这个班首先是2个人,慢慢地扩展为10个人。这些孩子自己太好学了。其中一个女生,已经一对一跟了玲一整年,可是还是要跟着这个班一起继续上,优秀学生追求好上加好。
趁着黄昏休息的时刻,我在整幢楼转悠了一遍,这个培训学院有三层楼,管理相对规范严谨,固定的学生可能固定的教室上课,而教师根据不同的时段,要紧急去到不同的教室给不同的学生上课,脑筋要急转弯的,因为不光是跨年级上课,而是要跨学部上课呢。
走廊里贴满了大幅照片,是同一个儒雅的眼镜男人会见各种有名人物的合影。就在这时,我听见一个如洪钟的声音在讲解数学,循声找去,就看到照片上的男人在讲课,教室里坐着几十个学生,连课桌间的过道也挤满了人。会客室旁边的大屏幕在巡回播放中央台采访这位著名人物的录像,原来他就是这个培训学院的院长兼创办人,字幕标示着他是探索素质教育的先驱人物。
接下来的5点多到7点半,是玲的最后一堂课。竟然还是先前的那两位高中女生,原来是补上周摞下的课。看得出女生很爱玲老师,因为她们带了一些糖果小零食给玲,她们知道老师很是辛苦饥饿了。这回,玲引导两位女生做一套高考模拟题。玲讲诗词赏析,很是有韵味,不管是关于春雨还是新月,都能旁征博引。做着高考题,心情似乎都很放松,话题从苏东坡到禁烟电影,从《三国演义》到当代校服,那个长得像张柏芝的女生永远是积极地活跃地发问。最后,女生还说到她们狂爱的英文老师和讨厌的化学老师,又谈到班级里一个数理化几乎满分而英文三十分的怪才男生。
等我们走出培训大楼,我几乎饿得肚皮贴背皮了呢。真是不好意思,我这听课的似乎比上课的还要累。我在最后半小时,好像脑袋要爆炸似的。
我们一起去吃永和大王里的套餐,谈谈这一天的感受,再说点日常生活的私密话。除了路上的奔波,玲上课整整八小时啊。我超级佩服玲的应对能力和强大精神!然而,玲说,现在她高复班从周一到周五的课,已经结束了,所以相对这是轻松的了。玲说,她有一个教英文的朋友,除了正常的学校任教,周五晚上课4小时,周六上课8小时,周日上课10小时。那个30多岁的男老师有一次真的就把腰累断了呢。
我欣赏玲拥有丰富的文学知识,我喜欢玲的那种激情和微笑。先前,我担心补习班的枯燥,跟踪玲的这一天,改变了我对于补习班的看法。
不过,我还是在想,如果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在课堂上就能像玲这样既妙趣横生地拓展开去,又能准确自如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也许孩子们的周末就不必奔波在不同的补习学校之间了。
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家长中国的孩子,把太多的时间太多的金钱用来培训做题技巧了。不管怎样,学习语文,应该多接触社会多亲近自然多体验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源泉呢。如果,孩子们都在奔波着为了分数而训练技巧,鲜活的年少的心,就要被扁扁地压在试卷下,苍白着郁闷着喘息着,不再饱满不再欢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