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需要哈佛?(一) [转载]
(2010-11-14 12:06:55)
标签:
教育 |
分类: 育儿记 |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年轻人生活中命悬一线之时,就是他们得知被哪所大学录取之日。
一所精英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形同一张黄金护照。对于那些聪明的学生来说,如果与之失之交臂,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挫折。于是乎,人们的精英学堂情结变得空前强烈。伊利诺伊州温内特卡的新特里尔高中的大学入学总顾问吉姆•
康罗伊说,在过去十年里,父母们对儿女进入重点学校的期待值“一路攀升”。他还补充说,“父母们总是对我说,‘我们只要名校。’”谢利•莱文在马里兰州的罗克维尔担任大学入学顾问已经二十三年了,也深有同感,“高中生们承受的升学压力达到了空前剧烈的程度,他们觉得如果进不了一所名牌大学,这辈子就差不多没戏了。”
升学狂热主要集中在那些“众望所归”的大学,它们具有最大的诱惑力。据录取官员们说,目前称得上“众望所归”的二十五所学校包括长春藤联盟(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以及阿默斯特学院、伯克莱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乔治城大学、约翰•普柏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西北大学、波莫纳学院、史密斯学院、斯坦福大学、斯沃斯莫尔学院、瓦萨学院、华盛顿大学、韦尔斯利大学、和威廉姆斯学院)。
一些学生及其家长总是削尖了脑袋想挤进一流学校。但是,由于人口增长了,财富增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意识也提高了,数百万的家庭对大学入学这个问题已经如临大敌,紧张到了崩溃的边缘。此外,尽管申请大学入学的学生总数不断增加,精英学校的新生名额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争夺精英学校入学资格的竞争就越来越白热化。每年,越来越多的聪明、合格的高中生没法得到那令他们朝思暮想的、来自“众望所归”大学的厚厚的信封。
但是,如果所有这些紧张和失望产生的根源 — 那种认为进不了精英学校会让生活有天壤之别的想法 — 是错误的呢?如果事实证明被“名列前茅”的学校录取根本就不能产生什么影响,那会怎样呢?
研究人员阿兰•克鲁格尔和斯特西•伯格•戴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他们在1999年进行的研究就像是一枚炸弹,轰击目标对准了把精英大学看成命里福星的人。克鲁格尔是普林斯顿的一名经济学家,戴尔是安德鲁•梅隆基金会的成员,他们把1976年进入长春藤联盟大学和档次相当的大学的学生,与那些同年进入档次较低的大学里就读的学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到1995年为止,耶鲁大学的毕业生比杜兰大学的毕业生收入要多30%,这一数据似乎证明了就读名牌大学能为未来铺平道路的看法。
然而,进入耶鲁大学的学生也许只是比在杜兰大学就读的学生更有天赋或更加勤奋。为了检验这个看法,克鲁格尔和戴尔调查了那些接到了精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选择在“筛选程度稍低”、不那么受人追捧的学校里就读的学生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平均说来这些学生毕业二十年以后的收入与在精英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的收入水平相当。克鲁格尔和戴尔发现,那些有足够天分获得重点大学的录取资格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几乎没有区别,不管他们是在哪儿接受的教育”。换句话说,是学生本身,而不是学校,对日后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
文/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 Gregg Easterbrook
英语原文: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410/easterbrook
译者:梅丽,《译文》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