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钱包越来越鼓,家长的钱包越来越瘪,
(2009-06-02 14:50: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育儿记 |
转:5月2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以“经济利益催生奥数热,北京奥数市场规模1年20亿”为题,报道了北京奥数培训市场调查,该调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现在办一个奥数培训班,一个少则有数百万元的收入,多则有数千万元的收入。
透过奥数,可以看到,在当下的教育界,有一种关于“强弱势知识”的潜意识,凡有助于找到好工作考进好学校捞到一眼可以看得见利益的,被称之为“强势知识”;反之,可称为“弱势知识”,这个概念,在中小学阶段,即“窄化”是否有利于“到更高一级的好学校上学”。许多人就将眼光放到了这上面,搞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业,奥数只算其中之一,包括前段时间曝光的“航模加分”风波背后的“三模三电”,以及各种艺体类特长的考级和评奖,都已形成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条。
这个链条,一端拴在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各种培训和考级机构;一端拴在对孩子读书有生杀权力的学校,中间还有串缀着各种考试、教材编印和评奖机构。这个链条的最关键点,就在于对升学“有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关利益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借用权势部门对升学条件的掌控权,上下其手,将其纳入到升学和择校的考量条件中。
试想,如果去掉“升学有用”这层糖衣,还有多少孩子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令人头痛的数学游戏?失去了强势知识身份的奥数,其命运恐怕不会比取消科举之后的八股文更好。
以上是引用了新民晚报上之一篇文章,看后非常感慨: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对此真是有切肤之感。
我们当今的教育就是存在着这样的怪圈:为了某些人的利益,取消了中考,随之派生出名目繁多的各类考试。于是乎家长掏钱,小孩受累……与其这样,情愿让孩子们象我们那时,来一场决定“生死”的高考或中考,大家同一战场上互决高低,命运如何,听天而定,也倒爽快。省得如此周而复始,劳心又劳力。我倒是建议,教育局不防搞个调查,看看大家究竟是喜欢一场爽快的考试,还是喜欢如此变态的培训和凌迟般的考试。
自教育条线有了“减负”的声音后,从幼儿园起,有多少家长和孩子奔波于各类的培训班,呵呵,这简直是一个超级的黑色幽默。如此是减负么?不如溯正清源,直接更名为“加负”更为悦目。
放眼现下,有多少人寻求出国求学的道路,为什么?一语以蔽之--孩子们太苦了!家长们也太苦了!带着孩子一起游戏和娱乐,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学会思考人生,学会享受人生……在现今的中国或至少在现今的上海,只是场不切实际的梦罢了。所有的时间,孩子们的包括家长们的,都花在了该死的解题上了。
如此,若干年后,世上会多了无数解题高手。可,失去的呢?
请不要为了你们的利益,而扼杀了我们孩子的金色童年!也把我们家长不多的青春还出来吧!
放眼现下,有多少人寻求出国求学的道路,为什么?一语以蔽之--孩子们太苦了!家长们也太苦了!带着孩子一起游戏和娱乐,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学会思考人生,学会享受人生……在现今的中国或至少在现今的上海,只是场不切实际的梦罢了。所有的时间,孩子们的包括家长们的,都花在了该死的解题上了。
前一篇:住宅物业税,十年出不来
后一篇:用了世界上最好的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