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舒新
王舒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769
  • 关注人气:30,0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负忽悠了谁?

(2009-05-06 17:00:29)
标签:

教育

分类: 育儿记

zt:

教育官员和专家大声呼喊减负,究竟为了忽悠谁?
学生大致分三类,少数特优、极少特差、大多数在中间的,后者必须通过大量刻苦的付出,才能在中考、高考里,爬上一个不太差的山头,才有希望找到一份工作,这是今天的现实。当然,家长可以凭借财力或孩子的特长,为孩子选择一条自己的路,但恐怕大多数家长,只有爬山一条路。
减负的结果,前几年南京的实践已经证明过了,据说以前有过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个城市、若干所学校因为减负而升学率下降时,哪些孩子是受害者,并不十分明晰,但绝对清楚的是,一批孩子没挤上独木桥。这些孩子并不等于今后没出路,那是另一回事。
教育官员和专家们,有件事是打死他们也不会实话实说的,就像要求干部公布财产,请他们公示一下,他们的孩子、他们亲朋好友的孩子,都是在哪些学校,什么班级,受着什么样的愉快教育、素质教育、减负教育?(特别强调一点:如果再取消推优、自主招生的话)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要减负,就要冒太大的风险;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减负是毒药,可以饮鸩止渴;
对教育官员和专家来说,减负是他们的责任,可惜他们不知道真正该做什么。
其实,减负并不难:
只要取消TOFEL式的考语文,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大幅度减负,
只要不把中国学生英语语法比美国学生好作为评价外语的标志,孩子们也能减负不少,
只要禁止举办任何数学、物理、化学的商业化比赛,孩子们更会减负。
明明放着那么多的减负的事可作,就是偏偏不做,逼着学校减负,孩子们有点空余时间,还是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家长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得益的究竟是谁?
再多问一句:那些教育培训机构、比赛组织机构背后,有着多少官员、专家的身影和利益?哪天能查个明白,公布于众,那么减负也好,加压也好,都是很平常的事了。
中国传统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道德,希望官员、专家能引作座右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