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爱的孩子,你还有时间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吗?

(2008-09-26 12:50:19)
标签:

教育

分类: 育儿记
   我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4年级的时候,就看了封神演义、红楼梦等,为我喜欢文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在的家长们平时有空都在讨论作业考试、竞赛、排名,就是鲜有人讨论读书(这书,不是教材、教辅)。每天作业两小时四十分钟,家长还认为挺正常,这样的孩子,当然没空读书。

    于是发现,中国中学生,可能是世界上最少读书的人群之一了。

    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上海有疯狂的择校热、在一些县乡学校也有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各处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孩子们恨不得从黎明鸡啼开始,读书读到半夜鸡叫……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了。

    果真如此吗?

    一件事的黑与白,常常极不分明地搅和在一起。细一分析,国人的自豪感可能就荡然无存了——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是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玩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网络小说……这一类阅读,真的能让孩子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长大成人以后,终于有可能摆脱功利阅读的他们,要么干脆远离书籍,要么青睐快餐读物。

    报上说,针对上海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43%的孩子“写不出”中国和外国著名作家各一位的名字,另有5%表示知道的孩子,却填出了爱迪生、爱因斯坦、徐根宝;就是填写正确的孩子,也只是从课本上而不是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了解大师之名……

    我们在读书的名义下,榨干了孩子对读书的所有兴趣和时间。于是,我们的后代,其实并不读书。

    这一代孩子,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文盲”。呜呼!
反观之,大人读书其实也不多,偶看到一些白领或MS白领,一天读书时间最多也就在地铁里——看免费的《时代报》和消遣杂志。
偶自己,读书也少了,看电视比较多些,最多栏目:第一财经、艺术人文、纪实频道、新闻频道。
曾经看过一个词汇——“轻阅读”,必定会带来一个结果——“浅思考”。
    孩子的床头倒放了不少有益的书,可是没有时间看,我是非常赞同要多读书读好书,可现在,孩子们喜欢看动漫、校园小说。这的确是太没营养了。尽量争取挤一点时间看看书,想起我们自己过去那是多舒服,早早把作业做好了,就赶紧看课外书。那时的儿童文学我记忆最深刻了。
中国的人均GDP不及老美的1/20,人均教育投入不及老美的1/50,有限的家庭资源是用来博取生存机会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行尸走肉走天下,从来不用“怕”。“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了不起的成果。
且,阅读量与幸福感成反比,与集体荣誉感成反比。

自由阅读,是包包里的LV,是奶粉里的喜康力,奢侈,太奢侈。
三毛不是有名文《逃学为读书吗》?
建国后的知识分子,也是文革学校停课时候读书人的功底最扎实。
考试是制度,制度必然有消耗。
除非你决定不在制度里混了,否则就得付出这个代价。
韩寒厉害吧,人家不在制度里混了。
你敢吗?
再提供一个苦涩的样本:
    子尤,一个17岁早逝的少年作家,读书无算,才气逼人。在北京一个著名初中读书,成绩平平,曾经也辗转于钢琴、奥数之间。因病休学,终于有了大把的读书和写作时间。因此,虽然缠绵病榻,他仍然表示“十分快活”,因为他终于自由了。而他的同学,居然也极为羡慕他的自由。
    令人悲痛的“快活”。
    在子尤面前,应该惭愧的,是我们的摧残儿童的教育体制。  
  子尤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生病。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了从应试轨道倏然逃离的时空,才可以“无所事事”,才能让他的思想无所顾忌地飞翔与表达。否则,这个在应试体制中相对“笨拙”的孩子,可能还在奥数、英语兴趣班中、在中考、高考的如山试卷中苦楚地辗转。他被广为传颂的、对“九死一生”的“十分快活”,还真的不仅仅是调侃,更是他真实的内心表达。  
  连我们也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绝症了。说感谢?实在让我们揪心地疼痛。我们的教育,怎么竟然僵化无情如此,一个智慧的小孩,只有在重病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才华、自己快活的生命大放异彩?  
  子尤并不是一个叛逆小孩。他和母亲柳红之间的深情和知己,让所有母亲感动,拥有这样的孩子,柳红说她“受宠若惊”。他对老师,也从不出恶语,反而有种种感激。对同学,他更是一往情深,是同学的宠儿。所以,我们不能想象,这样的一个孩子,会选择如韩寒一样逃离甚至背叛现行教育体制。所以,子尤的命运,就更让我们悲痛!  
  子尤借绝症而自由,那么,更多可能如子尤般美好的孩子,却因为健康和平顺,而失去了海阔天空的思想!  
  这是谁的过错?  
  成年人,应该在子尤的快活面前,深深惭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