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跟着火炬看中国 |
分类: 地产风云鉴 |
转自安家网:房子改变子女的命运
父母的朋友,夫妻都是中学老师,儿子今年高中毕业考大学,考的分数8高,前段时间还在发愁,最近传来消息,他被英国一所大学录取了,土木建筑专业吧,先在复旦念半年,明年2月去英国。每年学费26万。
按说这对教师夫妻在上海也都算普通人,每年26万的学费也算8少了。可是这对夫妻觉得并8是大问题。除了本职工作,夫妻2人给别人小孩做家教补课赚钱,每小时100~150元,男是数学老师,一般补数学;女是华师心理系毕业的,在外边上心理课,几节课就是800块;另外还给初中生补补数学课什么的。
但这些都是小钱,他们最大的后盾在于2套房子。
知识改变命运,财富惠及后代。
等俺慢慢道来,待续。。。
话说去英国念个大学也没啥了8起的,目前海归海带多的是。何况他家儿子还考得很烂。据说他们那帮小孩,考到英国的总共有20多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有奖学金,父母应该花8了太多钱。所以看来,一个成绩好的孩子也帮父母省了百来万啊,呵呵。
重点8在这个,在于,当孩子的教育需要银子的时候,做父母的你要拿得出来啊!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2.gif
听到老妈和他们聊天聊起这些,我突然觉得很悲哀,有的山区孩子,一年几十几百块的学费书本费都成问题;而在上海,1年花2、30万学费出国念大学的机会,他父母还得求着他去。那个小孩又是语言8通、又是饮食8习惯(他之前出国学过几个月的)、又是没有朋友之类很多理由。
可是,见见世面也是好的,锻炼锻炼自己也是好的,why not?
更因为,他父母已经用他们的努力为下代铺就了一个较高的起跑线。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5.gif
话说夫妻2人大概是90年代中(具体8知)来到上海的。男以前是离上海8远的某省某城的教育局工作,女以前是同城某学校老师。来到上海以后,女的做老师,男也做了老师,用女的话来说,觉得他还颇有些“委屈”的意思。女是后来到上海后读的心理学研究生吧(是我从她的经历分析的)。起初创业初期,小孩一直放在老家奶奶家。
之所以聊天会谈到房子,是因为女觉得她十分幸运,自从来到上海,就得到了很好的关照。所以,谈到房子,她总是百感交集。她说,如果8是她一来到上海,教育部门就借给了她2套房子(注意,是借哦,8是租,是8要钱的),那么,也许她们永远也8可能在上海买得起房子。
那时,估计房子也8是什么稀罕物,他们刚来上海,教育部门就借了2套空着的给他们住,房子具体状况8知道,但我猜肯定8是太好,也许是仅仅落脚而已。但第2 年的时候,女方就把其中1套租了出去,450块/月。每月8但自己住8花钱,而且还有小小进帐,女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们就开始存钱买房!
上海滩每时每刻都在演绎传奇。你8相信,要8是因为你眼界狭窄,那就是因为你孤陋寡闻,反正都一样啦。嘿嘿。
===========
言归正传,那对夫妻买的第一套小破房在塘桥。
因为夫妻俩中男的是家中长子,男的父母本是农民,后来在老家跟着小儿子在当地县城里过日子。帮大哥带着孩子。
这位大哥也是孝子,可能他们当地风俗,一般老人都是要跟着大儿子,再加上那时,夫妻俩的儿子也在上学了,虽然上海刚买的房子是个小窝,但还是老的小的一起接过来了。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因为房子狭小,加上婆婆媳妇挤在一起,还有年轻人跟老年人的代沟问题,种种种种。。。于是老是有些磕磕碰碰、小吵吵,8开心。
老人有几个儿子,8负责养老的陆陆续续地给了老人一些钱,老人嘛,又没有什么花销,攒了些。眼看着那么挤着8是一回事,于是大儿子和他父母商量,小夫妻俩出点钱,老夫妻俩也出点钱,就在小夫妻房子的旁边,买了一套小房子。。。
他们8炒房,是本分人,只是因为为了提高居住品质,而换了几次房,谁知道,最后越玩越大了。
特别是老夫妻俩,牛大了!!!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插播说一下,老夫妻俩(就是小孩的爷爷奶奶)的现状,依然在老家当农民,8过起码也是“史上最牛的农民”那一拨的。怀揣着200多万的存款,家里若干亩的茶园租给别人在种,2个保姆服侍着。。。优哉游哉。人家还8高兴大城市的生活,人家就高兴做做地主哪能?话说他们孙子出国读书,他们能8给点银子吗?呵呵。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再说教师夫妻,从当初买了塘桥的小破房,又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依旧有规律地工作生活8表。家中的孩子又是儿子嘛,又8是象有女儿那么多姿多彩。总之生活波澜8惊。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12.gif
要说他们生活的波澜,大概就来源于每一次换房子:卖房、买房、搬家。。。
夫妻俩都是谨慎的人,每次买房基本8怎么贷款,中间的过程我8清楚,换了大概4、5次吧,现在的自住房子是一套价值320万左右、陆家嘴地段的房子,无贷。
就像股市的一波大牛市,他们抓住了,本无意去炒,但随着行情的发展,他们自己也在8断的累积和发展。这其中,除了运气的成分,难道没有他们作为数学老师的计算和算计吗?个中淄铢必较、斤斤算计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的儿子,未来可以8必重复一遍他们当初艰辛的老路。
相比起教师小夫妻俩,农民老夫妻俩确实“嗨”了些。儿子每次换房,他们也照例跟着换一把,总之,就是儿子搬到哪里,他们也就搬到哪里。。。8在儿子隔壁也要在他附近。
最后一把,教师夫妻俩换了一套150平方左右,总价7、80万的房子,就是现在自住的。老夫妻俩玩了把大的,加上积蓄,再找其他儿子弄了点钱,添了些,花总计100多万买了一套世贸滨江的3房。去年价格是近800万。现在出租,租金2000多美金。
老夫妻说了,这个房子以后就是给孙子的。中间老夫妻跟他大儿子好像有过什么交易,大约大儿子给了他父母多少钱,现在这套房子基本就是教师夫妻的啦。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可教师夫妻却有着读书人的清高,女(我叫她阿姨)说,这套房子的事我8管,都是孩子他爸爸跟爷爷奶奶的事情。
可是,言谈之中,他们大家庭亲情融融、没有一般人家窘迫家庭里那种为了半块破瓦片打翻天的热闹,只有着从容。
父母理财,惠及后代,普通人家2代人的8普通的故事吧。
他们家的小孩还是很本分的,就是那种教师家庭的普通小男生。他妈妈从初中开始每月给他200块零花钱,他都攒起来,起初父母都8知道。有次他妈买电脑没那么多钱一下子,哪知小男孩从自己卡里一下子刷了1万多出来,说借给他妈,过后要还的。
他父母就是觉得他太闷了,太绅士了,才希望他出国去上学。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6.gif
按说这对教师夫妻在上海也都算普通人,每年26万的学费也算8少了。可是这对夫妻觉得并8是大问题。除了本职工作,夫妻2人给别人小孩做家教补课赚钱,每小时100~150元,男是数学老师,一般补数学;女是华师心理系毕业的,在外边上心理课,几节课就是800块;另外还给初中生补补数学课什么的。
但这些都是小钱,他们最大的后盾在于2套房子。
知识改变命运,财富惠及后代。
等俺慢慢道来,待续。。。
话说去英国念个大学也没啥了8起的,目前海归海带多的是。何况他家儿子还考得很烂。据说他们那帮小孩,考到英国的总共有20多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有奖学金,父母应该花8了太多钱。所以看来,一个成绩好的孩子也帮父母省了百来万啊,呵呵。
重点8在这个,在于,当孩子的教育需要银子的时候,做父母的你要拿得出来啊!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2.gif
听到老妈和他们聊天聊起这些,我突然觉得很悲哀,有的山区孩子,一年几十几百块的学费书本费都成问题;而在上海,1年花2、30万学费出国念大学的机会,他父母还得求着他去。那个小孩又是语言8通、又是饮食8习惯(他之前出国学过几个月的)、又是没有朋友之类很多理由。
可是,见见世面也是好的,锻炼锻炼自己也是好的,why not?
更因为,他父母已经用他们的努力为下代铺就了一个较高的起跑线。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5.gif
话说夫妻2人大概是90年代中(具体8知)来到上海的。男以前是离上海8远的某省某城的教育局工作,女以前是同城某学校老师。来到上海以后,女的做老师,男也做了老师,用女的话来说,觉得他还颇有些“委屈”的意思。女是后来到上海后读的心理学研究生吧(是我从她的经历分析的)。起初创业初期,小孩一直放在老家奶奶家。
之所以聊天会谈到房子,是因为女觉得她十分幸运,自从来到上海,就得到了很好的关照。所以,谈到房子,她总是百感交集。她说,如果8是她一来到上海,教育部门就借给了她2套房子(注意,是借哦,8是租,是8要钱的),那么,也许她们永远也8可能在上海买得起房子。
那时,估计房子也8是什么稀罕物,他们刚来上海,教育部门就借了2套空着的给他们住,房子具体状况8知道,但我猜肯定8是太好,也许是仅仅落脚而已。但第2 年的时候,女方就把其中1套租了出去,450块/月。每月8但自己住8花钱,而且还有小小进帐,女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们就开始存钱买房!
上海滩每时每刻都在演绎传奇。你8相信,要8是因为你眼界狭窄,那就是因为你孤陋寡闻,反正都一样啦。嘿嘿。
===========
言归正传,那对夫妻买的第一套小破房在塘桥。
因为夫妻俩中男的是家中长子,男的父母本是农民,后来在老家跟着小儿子在当地县城里过日子。帮大哥带着孩子。
这位大哥也是孝子,可能他们当地风俗,一般老人都是要跟着大儿子,再加上那时,夫妻俩的儿子也在上学了,虽然上海刚买的房子是个小窝,但还是老的小的一起接过来了。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因为房子狭小,加上婆婆媳妇挤在一起,还有年轻人跟老年人的代沟问题,种种种种。。。于是老是有些磕磕碰碰、小吵吵,8开心。
老人有几个儿子,8负责养老的陆陆续续地给了老人一些钱,老人嘛,又没有什么花销,攒了些。眼看着那么挤着8是一回事,于是大儿子和他父母商量,小夫妻俩出点钱,老夫妻俩也出点钱,就在小夫妻房子的旁边,买了一套小房子。。。
他们8炒房,是本分人,只是因为为了提高居住品质,而换了几次房,谁知道,最后越玩越大了。
特别是老夫妻俩,牛大了!!!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插播说一下,老夫妻俩(就是小孩的爷爷奶奶)的现状,依然在老家当农民,8过起码也是“史上最牛的农民”那一拨的。怀揣着200多万的存款,家里若干亩的茶园租给别人在种,2个保姆服侍着。。。优哉游哉。人家还8高兴大城市的生活,人家就高兴做做地主哪能?话说他们孙子出国读书,他们能8给点银子吗?呵呵。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再说教师夫妻,从当初买了塘桥的小破房,又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依旧有规律地工作生活8表。家中的孩子又是儿子嘛,又8是象有女儿那么多姿多彩。总之生活波澜8惊。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12.gif
要说他们生活的波澜,大概就来源于每一次换房子:卖房、买房、搬家。。。
夫妻俩都是谨慎的人,每次买房基本8怎么贷款,中间的过程我8清楚,换了大概4、5次吧,现在的自住房子是一套价值320万左右、陆家嘴地段的房子,无贷。
就像股市的一波大牛市,他们抓住了,本无意去炒,但随着行情的发展,他们自己也在8断的累积和发展。这其中,除了运气的成分,难道没有他们作为数学老师的计算和算计吗?个中淄铢必较、斤斤算计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的儿子,未来可以8必重复一遍他们当初艰辛的老路。
相比起教师小夫妻俩,农民老夫妻俩确实“嗨”了些。儿子每次换房,他们也照例跟着换一把,总之,就是儿子搬到哪里,他们也就搬到哪里。。。8在儿子隔壁也要在他附近。
最后一把,教师夫妻俩换了一套150平方左右,总价7、80万的房子,就是现在自住的。老夫妻俩玩了把大的,加上积蓄,再找其他儿子弄了点钱,添了些,花总计100多万买了一套世贸滨江的3房。去年价格是近800万。现在出租,租金2000多美金。
老夫妻说了,这个房子以后就是给孙子的。中间老夫妻跟他大儿子好像有过什么交易,大约大儿子给了他父母多少钱,现在这套房子基本就是教师夫妻的啦。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可教师夫妻却有着读书人的清高,女(我叫她阿姨)说,这套房子的事我8管,都是孩子他爸爸跟爷爷奶奶的事情。
可是,言谈之中,他们大家庭亲情融融、没有一般人家窘迫家庭里那种为了半块破瓦片打翻天的热闹,只有着从容。
父母理财,惠及后代,普通人家2代人的8普通的故事吧。
他们家的小孩还是很本分的,就是那种教师家庭的普通小男生。他妈妈从初中开始每月给他200块零花钱,他都攒起来,起初父母都8知道。有次他妈买电脑没那么多钱一下子,哪知小男孩从自己卡里一下子刷了1万多出来,说借给他妈,过后要还的。
他父母就是觉得他太闷了,太绅士了,才希望他出国去上学。http://bbs.anjia.com/Skins/Default/emot/em06.gif
后一篇:祝贺易扬获得“龙的传人”比赛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