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告诉我,我们集团的一位同事,新民周刊年仅40岁的女记者杨艳萍去世了。这个名字好熟悉,虽然我不知道她长得什么样子,但经常在周刊上看到她的文章,写经济类的较多。真不幸啊!似乎,我每年都要听到一个同事或者同学早逝的故事。现实是那么残酷,美丽如花的生命,说走就走了。
今天从师姐那里得知,原来杨还是师姐的同学,也是复旦中文系的。那么杨也是我的系友和师姐了。曾经在一个学校上学,也曾经在一个集团工作,一个敬业的女子,患乳癌去世,从知道手术到去世才半年。
新闻工作一直是一个很有压力的工作。每次回集团,看到有段时间不见的老同事,发现不少人都老了很多。特别做夜班的,头发都白了。前年,我的老同事52岁的李浩明离开了我们了;去年,听说59岁的老同事,当年新闻界的干将徐国英也走了;今年初,我刚听说我的同学张青走完了36岁的生命,接着又送别了年仅25岁的新民晚报体育部记者小董。今年的3位年纪特别轻,都是或者曾经是我们集团的同事。
人生如梦,善待自己。
我现在想法跟过去已经有所不同。在任何情况下,生命和健康都应该是笫一位的。健康有生理的健康,也有心理的健康。我们平时都不能忽视这两者的健康。对于健康,我们不应吝惜金钱和时间。而关于名利,可以用点心,但不能太用心。
最近,我们这张小小的报纸,也有位同事经过了急救。他是俞老师,50岁左右,常年的肝硬化,平时又是喜欢笔耕之人。饮食无忌,结果在家中大口喷血而休克。幸亏他的爱人立刻打120才将他救过来。如今,他回家了,据说如今不能吃硬的东西了,只能吃流质。
健康,只有在失去她的时候才知道她的可贵。我妈妈就是患乳腺癌去世的,听说9个女人当中,如今有1个会生这种病。家中有过癌症病人的人,才会懂得健康的珍贵。比如小叶增生很多妇女都有,我曾经有过,而且是中度。可是去年底开始服用了美国的诺丽果汁1年后,今年底单位体检,居然没有了。我觉得也是因为我的工作没有压力,比较休闲的结果。人没有太大的欲求,追求点返朴归真的东西,不要太计较周遭的得失。比如,曾经有人说,某某同事说过你什么什么的坏话,我是一笑置之,也根本不想知道谁说的,说的是什么。因为几乎每个人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被人说过,每次都要深究的话,那也太过无聊,传这种话的人也没什么意思。有这精力,不如多享受享受生活的美好。
去年我放弃了副高级职称的评选,连论文都没写,因为当时报社的情况,没有真情实感的采编体验,估计写出来也是充数,我这人不习惯长篇大论说上一通没有真情实感的东西,算了,以后再说吧;连带着,职称英语和计算机也白考了,今年英语已经过期了,我居然没感到有什么遗憾,不就几百元吗?这两门考试很容易的;今年我放弃了申请副职的评选,虽然整个报社只有我一个人符合要求,可是我根本就没想过,而且我觉得别人比我更加适合,决定推荐他,因为他花在报社的时候比我多,可惜因为年龄关系,他没有成功。有得到就必须付出,我觉得我健康的心态,自由的感觉,我对孩子小学教育的责任感,势必让我没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要做就必须做好,否则就不要去想。隽怡说,你已经财务自由了,所以可以不想。我想应该还没到真正的财务自由阶段,但我正在奔向这个阶段。而这个阶段,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更是这个阶段的保证。
有什么比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有爱的心灵更可珍贵的呢?一句话,幸福一家人,什么也换不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