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地产风云鉴 |
中国的物业税将如何收取,zf应该仔细制定合理的规范,
但我觉得很难制定出合理的规范,矛盾重重。
1.)一刀切不可取。
因为有底层百姓,不能负担这样的赋税,比如下岗工人,退休工人。
这些人也许拥有一套内环的老公房的,可能也因为楼市整体的抬升,不经意的
其自住房的市值也有近一百万,但这不能改变其生活并不富裕,比较勉强的事实。
如果按照一年1%的幅度收取,也就是1万/年,那么这个群体是负担不起的,
强行征收这个群体必然会有社会动荡。
2.)赦免这个群体,所有没工作的,退休的,家庭有困难的,
通过认准核实确实无力承担物业税的群体一律赦免。
其他的就一律从严征收。
这会导致什么。很简单,比如
甲有一套房值100万,没工作每月靠500元的低保过活,不用交物业税收。
乙有一套房值100万,有工作,月薪1300,每年要交1%的物业税,也就是1万。
那么请问,乙还会工作么?不会了,因为工作的结果和甲完全一致。
所以乙会主动选择不工作,主动选择失业。
这种政策下,什么会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东西?那就是失业证明。
这个证明可能要各方通路子才能搞到,而且水涨船高,可能一开始要5万才能搞到一张。
后来就是15万啊之类,象免死令牌一样。
以后同学聚会大家都会嘲笑有工作的同学,那些有失业证明的则侃侃而谈避税经验。
一个鄙视工作的社会还会前进么?
在一个部分人群温饱还有问题的情况下急于推行重税政策是愚蠢的。
尤其是重税后这些钱很少用于福利的建设,那么更是致命的。
全民小康了,没有底层了再来谈所谓的纳税人的光荣吧,
否则要么一刀切苦了底层,只要不一刀切,那么总还是有权有势的首先钻了政策庇护的空子。
北京许多经济适用房里停宝马就是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