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新闻作品 |
“忙人”最讲效率
作者:王舒新 日期:2003.10.14行报
朱伟先生是个忙人,有一次打他手机,他正在高架上开车,要到一个专家那里去;又有一次,他正好在去高校讲学的路上。他后来解释说,他每天都要去三四个地方,工作效率很高。这是自从他1997年成为驾车一族以后养成的习惯。
学好法律先学好中文
朱伟先生对法律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最深切的感受是做好法律工作必须先学好中文。之所以目前社会上对有的案子有不同的看法,公众的满意度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对条款的理解上。法律是可以解剖、剖析的。在法国,法官必须先在法文专业学习,再学法律。所以在中国,好的法律工作者必须精通中文,熟悉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就有一个教育机制和如何选拔法官的问题。对此,他笑言:“我认为要成为王利民(法学专家)的学生,首先要成为王力(汉学家)的学生。”
全新的流水线
为应对加入WTO后境外律师事务所冲击,朱伟先生创建了全新的管理、服务体系。他举了个例子说,比如我有5个律师分别占据了整个律师楼的1楼至5楼,1楼的律师接的是1楼特点的案子,而5楼的律师接的是5楼特点的案子。他们擅长的专业门类不同,水平也有高低。单枪匹马的律师往往难以避免1楼的律师接5楼律师的案子(小才大用)或者5楼律师接1楼的案子(大才小用),而在这里就可以避免,从而提升业务,降低了成本;律师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像取证、收集资料则让专门的助理去办,这名助理不为一个人服务,为全所的律师服务,这一流水线作业使律师成本下降,集中精力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海归派”当家
如今,汇锦的律师群中,有4名是博士,海归派也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当家花旦”是从加拿大归国的36岁的王朝晖律师,她在上海市政府的5年培养100名WTO专家的“10500”工程中,成为首期从400名学员筛选出20个精英中考得最好的律师,去年被市政府送到美国进修,目前已回国与美国合作参与处理反倾销案件。
目标是当业内老大
当然,并不是任何律师有兴趣都能进入汇锦。朱伟对律师的选择很严格。他不喜欢那种有“痞性”的爱搓麻将的律师,那样的律师就是一年能创利100万元,他也不要。事务所才开创一年多,从3名律师已经增加到了30多名,发展势头非常喜人。他的目标是扶持它成为业内的航空母舰。
作者:王舒新
前一篇:为了斑点狗买车的漂亮美眉
后一篇:盐城 麋鹿故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