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新闻作品 |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浦东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
重要战略。1993年至1997年,新区共投入科技专项经费1830万元,科技产业化基金5000万元,都为上海市各区县最高,为新区的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97年度,浦东新区的科技产业化项目立项为历年最高,达71项,其中56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上海市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这批项目技术水平高,都是企业升级换代产品或新开发的新产品。如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上海桑塔纳2000型后桥总成国产化”、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S12数字程控交换机ALCN-V3用户板”等项目,带动了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到目前为止,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87家,产值达200亿。这些企业的技术领域大致为现代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一些产品已达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成为新区高科技产业中的中流砥柱。五年来,新区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从而改变了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了新区产业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群主要集中在张江、金桥和外高桥保税区这三个开发小区。
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如果说在开发之初,还只是在白纸上构思了一幅高科技园区的宏伟蓝图,那么,六年的实践,已经为这幅蓝图描画出了结构框架。到目前为止,瑞士的罗氏,美国的摩托罗拉、联信、美敦力,英国的史克必成,挪威的奈科明,日本的松下、麒麟,德国的勃林格等高科技项目已经或者即将开工投产,罗氏和联信的地区总部已经进驻。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2个,吸引投资额8.4亿美元,1997年的实现产值为21.3亿元。
“功能篇”:集聚效应完善城市功能
如果说为追求浦东的集聚功能,“播种”下的是“巢”、是“壳”,那么如今收获的则是滔滔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是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高效并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区。
在加快形态开发的同时,浦东注重塑造城市的总体功能,吸引了一批大市场、大机构和大集团快速集聚浦东,为新区功能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十大要素市场中,产权交易所、粮油商品交易所、房地产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已先后迁入浦东,上海商品交易所今年将迁入浦东,另外几家要素市场也将在随后几年中陆续迁入浦东。
浦东开发初期,新区没有一家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只有4家。目前已有人民银行及20多家中资银行的上海(浦东)分行(包括国内地方银行),太平洋、平安、大众、天安等保险公司,以及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集聚浦东;有4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机构在浦东设立分行、分公司或办事处,其中,进入浦东的外资银行分行(总行)已由1996年的两家增加到目前的18家,占上海市已有外资银行的36%。这些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都入驻在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24幢金融类大楼内,其中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已经获准在区内经营人民币业务,3家中外合资的外贸公司也已在区内正式成立。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已逐渐集聚,并将开始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
风格各异的建筑,也为浦东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东方明珠“双龙戏珠”,气势恢宏;滨江大道、中心绿地,成为沿岸新景点;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时代广场、富都商厦、易初莲花购物中心等高水准的大型商场,以其优良的购物环境、商旅结合的功能定位为游客提供了便利;“都市村庄”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更以独特的现代农业观光功能,成为吸引都市游客的热点;新兴的华夏文化旅游开发区,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为都市旅游业增添了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