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星河-作家
星河-作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7,352
  • 关注人气:63,8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派的人生

(2013-03-02 20:21:48)
标签:

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

文化

分类: 其他作品

派的人生

星河

 

    尽管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结尾,导演给出了如《禁闭岛》一般的经典结局,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要看的还是更为单纯的视觉效果,尤其是这效果还是以3D方式呈现的。说起来也是,在一个如某某国产喜剧都能问鼎票房巅峰的背景下,还能指望大家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看出比影像表达更多的东西吗?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李安当真是在“玩”电影,而且是以炫技为目的。

    非要挖掘点什么东西的话,我们不妨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在这部影片里,依旧保留着李安早年的笔迹。那时的李安喜欢探讨文化冲突——在《喜宴》中,是中国父母对身处美国的同性恋儿子的不解;在《饮食男女》中,是三名中国年轻女性对感情的万般纠结;在《推手》中,是中国公公与美国儿媳之间的东西方文化隔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故事的最后结局多少都有些出人意料,这倒是可以为下面的讨论留下一抹伏笔。而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观众依旧可以这样直白地解读,只不过在这只狭小的“方舟”上,不同种族的文化变成了不同物种的生存状态。就像吴宇森永远忘不了他的白鸽一样,李安也总是忘不了在他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但李安是一名冷静的旁观者,他所使用的是真正超越了种族与文化藩篱的客观视角。

    不过要是只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看到这一点,那可就太过肤浅了。

    回过头来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刻意描写,贯穿全片,构成主线,大家都愿意相信它,甚至包括保险公司职员与作家,但它显然是由主人公派虚构和幻想出来的——除非我们把它当作一部面对少年儿童的励志片来看;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文译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奇幻”二字倒是十分贴切(原片名Life of Pi可直译为“派的人生”之类)。第二个故事寥寥数语,但是太过真实与残酷,所以没有人喜欢;但即便是这种残酷,并非就是最惨烈的真相——当我看到厨师杀死派的母亲后居然抛尸入海时就觉得有哪里不对,因为已经公然吃人的他不会如此“浪费”食物;但我未及深思,便读到了马伯庸的《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派的三个故事》,顿感太合乎逻辑了。

    按照上文的分析,被隐瞒的真相是:主人公派吃掉了自己的母亲。包括此后衍生出的诸如食人岛的一系列幻想,全都明确地指向了这一点。所以第二个故事不是最恐怖的结局,而是更恐怖的开始。真正的事实——套用一部美国科幻名著的题目——“比你想象更黑暗”。

    其实我倒不觉得这是第三个故事,因为它不过是第二个故事的延伸而已。被吃的对象究竟是谁已无所谓,事实上在这时候,吃掉自己母亲的尸体与吃掉任何人的尸体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争取生存下去的粗野逻辑似乎足以战胜一切。历史上在灾难中为了苟活下去而“吃人”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有过十分确凿的证据记载(相关资料可参见《洞穴奇案》等)。只不过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母亲”这一概念都是一种最高禁忌,而巧合的是,有关这种禁忌的冲突在与印度文化渊源颇深的《一千零一夜》中倒是随处可见。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影片,仔细想想,一名少年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度难关的设定就显得十分可笑了。在这种极端的状况下,就是作为精神伴侣的老虎本身,注定也会被杀死食用;在这种极端的状况下,平素的文明规范早已被彻底撕得粉碎——当然前提是,你宁愿放弃道德也要争取生存下去。也许很多观众会为此感到难过,甚至痛恨那些深度解读者:居然把这样一个勇敢美丽的动人故事,解读得如此血淋淋和脏兮兮。

    不过这样一来,有一点倒是说得通了。无论第二个故事究竟发展到哪一层面,都可以用来解释影片中反复提到的宗教的意义。本来,凭借人类强大的内心,任何人都足以支撑着自己逃过这场自然灾难,但主人公却要反复强调神灵的作用,其实他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一种人为灾难发生后所必需的平静。神灵的存在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坚强,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足够的抚慰。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派建立起讲述那个虚构故事的坚实基础——当他反复言说那个编造的故事时,他会发自内心地深信这一故事,并在一次次近乎迷恋的讲述中洒下热泪斑斑。

    事实上,李安用一个美丽的虚假幻像,讲述了一个残酷的真实故事——成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听起来似乎颇为含混;而李安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更是有意敷衍,不肯做出更多的解释。

    电影本就是一种用画面来讲述故事的艺术,所以它所反映的是一种艺术的真实。就像那些喜欢用伪纪实方式表述的电影一样,用艺术方式所表述的真实其实也是一种真实。于是,李安就用他的镜头语言(还加上了最新的3D技术辅助),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再通过观众自己的心灵,还原出一个更为真实的故事。恐怕这才是电影艺术的最高境界。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3年3月1日;题目被改为《李安的故事,你懂不懂》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3/270089.s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童年的终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