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犬猫骨折矫形外科骨折分类休闲 |
分类: 骨折与关节手术 |
犬猫矫形外科基础知识(一)
姚海峰
一.骨折的定义:
骨(bone)或软骨(cartilage)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即称为骨折。一般情况下发生骨折后,骨的强度及其功能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骨折发生的原因:
(1)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如车祸或是被重物砸伤);
(2)间接暴力:力通过骨或肌肉传导至远端;
(如股骨颈骨折、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3)病理性:骨骼疾患,如骨肿瘤,骨髓炎引起的骨质丢失。另外做全髋置换后的股骨由于应力遮挡,可引起骨量丢失而造成骨折。
(4)疲劳性:正常骨骼,反复负荷,导致骨疲劳而造成骨折。
三.骨折的分类
骨折分类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及性质,利于临床上正确地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根据骨折时间长短分为:
1.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
2.陈旧骨折:骨折时间比较长,可出现畸形愈合。
(二).根据骨折发生的解剖部位划分,如:
骨盆骨折、荐髂关节脱位、骨干骨折、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骨骺骨折、椎体骨折、颅骨骨折…….
(三)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对于这类骨折,有些可以采用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整复和固定,一般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发生横骨折时,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属不稳定骨折。再有关节内骨折,由于关节活动,骨折处易受活动影响。此类骨折首选是内固定,可以应用克氏针、钢丝或是骨板进行固定。固定之后若感觉固定不是很稳定者,需要再做外固定进行加固。
(四)根据骨折程度分: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此类损伤较重,同时还会伴有肌肉、血管或是神经等软组织损伤。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幼年动物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此类骨折损伤相对较轻,软组织损伤一般较小。
(五)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
1.开放性骨折 :
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特例: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哪怕骨折处皮肤有针眼大小的破裂口,都应定义为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式与闭合性骨折的处理方式差别很大。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六)、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骨骺部位骨折。
4.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股骨髁和肱骨外髁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幼年动物,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多发于幼年动物。
四.骨折后的变形、移位
(一)骨折段移位的原因
大多数骨折均有移位,其发生的因素有:
1.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和性质。
2.肢体远侧段的重量。
3.肌肉牵拉力,可使骨折的骨组织发生变位,也可因疼痛,肌肉发生痉挛而增强这种肌肉的牵拉力。
4.搬运及治疗不当:如椎体骨折后,搬运过程中未进行保护措施,导致椎体错位加重。
(二)骨折段移位的类型
一般有五种不同的移位。临床上常合并存在。
1.侧方移位远侧骨折端移向侧方。一般以近端为基准,以远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
2.成角移位
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
3.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的纵轴而旋转。
4.分离移位骨折段在同一纵轴上互相分离。
5.缩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长度因而缩短。
五.骨干骨折的命名法
《Hand Book of Small
(1)开放性骨折
(7)可复性楔形骨折
(9)多发性或节段性骨折
六、生长板骨折分类
Salter Harris 分类法,将其分为五型。
I型
II 型 骨折线通过生长板和部分干骺端
III型 骨折线通过生长板和骨骺,关节内骨折。
IV型
V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