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二,基本节目与付费节目
在美国,有线电视系统(cable television system)和有线电视网(cable television network)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有线电视系统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万多个直接为用户进行信号服务的地面服务站,它们铺设线路进入家家户户,为用户提供多频道的清晰信号。而有线电视网则属于内容提供商,它们并不直接与用户对接,而是通过卫星把节目传输给有线电视系统,再由有线电视系统传播给用户,之所以叫做有线电视网,只是因为这些电视网的节目与无线的商业电视网不同,不经过有线电视系统,一般客户无法收视其节目。
美国的全国电视体系可以分为全国性网络和地方性电视台、有线电视站(有线系统)这两级传播系统,负责第一级传播的全国性网络并不直接面对电视观众,而是通过第二级传播的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系统把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网络与电视台、有线系统在节目的传播体系中各就各位,分享资源和利益。
美国的全国性电视网络又可以分为全国无线电视网、全国有线电视网两大类,此外还有全国性的节目辛迪加市场,实质上也是一种电视节目网络。它们主要通过卫星传输技术把自己的网络化节目传送给各地的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系统。而直接面对观众的地方电视台与有线电视系统再根据自己的不同职能直接转播或是经过编排调整并加入自己的节目,传达到电视用户。
全国商业电视网、全国有线电视网,再加上首播辛迪加节目,形成了美国电视传播的第一级系统,它们把网络化节目传输给第二级传播的各地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系统,再由这些电视台、站把节目直播传送给观众,整个的传播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从这个体系中不难看出,对于目前已经占美国家庭绝大多数的有线电视用户来说有线电视系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这些用户来说,无论全国商业电视网或全国有线电视网的节目还是当地地面电视台的节目,都要通过本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的传播才能看到,信号清晰,频道众多。近年来,许多有线系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还增加了视频和音频点播及网络服务等功能。
美国的有线电视系统是同社区挂钩的,实行一区一站的制度。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社区里,一般只有一个有线电视系统,不采取多台竞争的方式。通常是有线电视运营商持有经市政部门批准的特许证,允许它在该市某些社区建设有线电视站,铺设电缆,提供节目信号。如果居民对这个有线电视系统提供的频道不满意,只能通过市议会提出意见,以求得改善。这种在一个社区内有线电视独家经营的方式由于比较适合于铺设电视缆等市政建设的需要,避免了多头重复建设,因而成为通行的方式。尽管从理论上说每个社区都可以改换另外一家有线电视公司的服务,但由于有硬件建设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实际上极少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各大有线电视传播公司在挺进社区争夺地盘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
这种激烈的竞争自然有利于美国各地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下表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情况:
这1万多个有线电视系统分属于120多家有线电视系统运营企业,其中最大的几家是康卡有线电视传播公司(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Time Warner Cable )、考克斯企业公司(Cox Communications)、宪章传播公司(Charter Communications)和艾德尔菲亚传播公司(Adelphia Communications),在全美各地拥有的有线电视用户都在500万户以上,其中最大的康卡有线电视传播公司通过近年的兼并已经拥了了2141万用户。 [2]
今天的美国,只要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几乎是无一处没有有线电视系统。那么,这些有线电视系统是怎样为用户服务的呢?
大多数美国的有线电视系统的节目频道包括这样几类内容:
当地无线电视台频道
地方有线频道
也就是有线电视系统自制自办的节目,以及由特许社区内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的公众节目,通常占一两个频道。节目内容包括社区新闻、政府公报及对社区内其他事务的报道。但这类节目投入极低,质量不高,影响也很小,有些其实只是公布地社区信息与小广告的图文频道,但对于社区的信息服务而言,却也不无裨益。美国的有线电视台在自办节目的频道中一般不播出电视剧等娱乐性节目。
基本有线网频道
真正构成有线电视系统众多频道骨干内容的是基本有线网。这些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基本有线电视网大多每天提供24小时的节目,有线电视系统通过卫星接收其信号,然后通过电缆传送到各家各户。目前美国的全国基本有线电视网已经有数百多家,但多数有线电视系统出于传统只播出其中几十到上百个频道的内容。这些有线电视网种类繁多,面向各个层面和不同需求的受众,为观众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一些建立不久的数字高清晰电视频道大多也属于基本有线网的范围。
以上三部分内容构成了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层,在一般情况下,有线电视站把这个基本层几十个频道打包提供给用户,每用收取四十美元左右的费用。但也有不少有线电视系统会把基本层再细分为两部分,基本层1包括当地无线电视台、本地有线频道和基本有线网中最普通或较少吸引力的一小部分,如CNN
不论一级打包还是两级打包,有线电视系统向用户收取的月租金其实都包含着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有线系统自身的服务费,用于设备维护、设备折旧、人员劳务、资本成本等各各方面的支出;另一部分则是用户为基本有线电视网节目的付费,各频道根据收视率情况的不同,每月向每户人家收取少则几美分,多则几角的收视费,这笔钱通常由有线电视系统与各有线电视网五五分成,是有线电视运营商和有线电视网节目提供商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账面上,这部分付费笔笔清晰,但一般有线电视用户却很少了解这些,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其实每月都在为某些从来不看一眼的频道付钱。另一方面,由于用户付费这部分收入一般还满足不了有线电视网的需求,所以基本有线电视网大部分会在节目中插播广告,看起来与普通的商业电视区别不大。
付费有线网频道
以HBO、Showtime和Cinemax为代表的付费频道不在节目中插播广告,而是不间断地播出影院电影、自制影视剧和其他优质节目,内容的含金量更大,采取的经营模式也与基本有线频道不同。它们直接通过向有线电视系统向用户收费,每月的费用数美元。现在各大有线电影网公司都开设多个频道,用户如果打包购买则单价会便宜许多。用户如果不愿意交纳这笔额外费用,在这些频道中看到的就是加密的乱码。Playboy TV Networks(花花公子电视网)等成人频道也属于这类付费有线电视,只是收看的用户更少。付费有线电视网所收取的观众付费一般也是同有线系统五五分成。
为电视节目的消费付钱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还原了信息服务作为一种商品的本来面目。在比较纯粹的付费电视和单个节目付费电视体系中,节目播出成本和商业利润主要来自于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同时它又不同于英国等国的公共电视体系,因为在付费电视系统中,受众不是被迫地一揽子付出感觉很像科捐杂税的所有频道和节目的费用,而是可以自由选择。在这样一个更符合普通市场规律的体系中,受众可以像一般商品的消费者那样挑选供购买的节目,具有很大的主动性;电视组织则能提供大量精彩节目以适应各层次津贴费者的需要。从这一意义上讲,付费电视的节目在质量方面比商业电视有更高的追求,也比一般的电视节目更具有个性色彩。
单个节目付费频道
所谓单个节目付费频道更是要求用户对每一个特别的节目(通常是刚上映不久的新电影或重大的体育比赛)逐个付费。它们同样依赖于有线电视系统,用户要想看其中的节目,必须逐一付钱。费用数量根据市场承受情况而不同,看一部刚刚上映不久的电影要交几个美元,而一季大型的体育赛事有可能价值20-50美元。所收的费用同样根据协议由有线电视系统和单个节目付费网共同分享。现代加密技术为这种特殊服务提供了基础,在许多安排了单个节目付费频道的数字化有线系统安装了双向控制设备,用户只要按一下遥控器上的按钮,就可以通过电缆把要看的节目通知有线系统,于是加密信号被解码,与此同时费用也被记录下来,加在一个月的收费总账单中。没有这套设备的有线系统请用户拨打800局的电话,来通知它们。但实践证明,前一种方式更便当而且收效更大。
目前两个是主要的单个节目付费电视网是Theatre Vision Network(影院视野电视网)和IN Demand(畅销频道),它们都是每天24小时播出节目。其主打节目是新发行的热门影片,同时也播一些体育节目和娱乐专题节目。它们在众多的频道中反复地同时播放同一部或是十几部同样的影片,其哲学是与影碟出租业竞争,因为通过单个节目付费频道看新片要比去租碟店租一盘影碟或录像带方便。另外一些有线电视网只播出打包的体育赛事,为特定的体育迷服务。
此外,已经数字化的美国有线电视系统还可能提供更多的外加频道(并收取外加的费用),以及视频、音频点播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其实已经超出了一般有线电视的服务概念了。近年来各大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甚至大规模界入了普通电话业务,令传统的电话公司头痛不已。 [3] 多种经营充分发挥了有线电视系统广泛进入千家万户的优势,使得有线电视系统运营成为美国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除了有线电视系统和普通的无线电视台地面传播之外,美国电视用户接收节目还有其他一些渠道,主要有DBS(卫星电视主天线系统)、HSD(家庭卫星直接接收)、SMTV(卫星节目无线电视系统)和MMDS(微波多频道系统)。可以看出,除了已经显得有些落伍的微波体系以外,这些传播输方式都是以卫星传播为基础来进行的。此外,上世纪80年代盒式录像带的流行、90年代VCD、DVD的发展都对有线电视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网络视频的快速推进更对美国的有线电视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但总起来说,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发展历史,建立了强大的硬件体系并且早已深入人心的有线电视系统仍然美国电视市场中占据着有力的位置。
[1] 1960至1995年的数据见陈犀禾编著《当代美国电视》,第5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999的数据见吴贤纶《美国的市场竞争验证了有线电视业的优越性》,见http://www.c114.net/market/ZZHtml_20009/M20009191010664-1.shtml
[2] Google Answers: Cable market in US Sign in | Google Answers Home View Question,见https://answers.google.com/answers/threadview?id=742264
[3] 见《人民邮电报》,200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