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颗炸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谁能想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话,竟是出自海口某小学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
案例一孩子造句想炸学校杀母亲
“如果我有一颗炸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谁能想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话,竟是出自海口某小学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
“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惊!”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程达莲老师回忆起第一眼看到这个孩子的造句时这样说道。据程达莲老师介绍,这位9岁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但也从未见过有什么特别出格的举动,没想到内心深处竟有如此可怕的想法。后来家访中了解到,孩子的妈妈怕孩子学坏了,常常用责骂和唠叨的方式纠正孩子身上出现的小毛病时,让孩子感觉在家中处处受限,没有了自由。而内向的孩子又不肯与人交流,积压已久的情绪让他开始仇视妈妈和学校。
案例二儿子突然视爸爸如“仇人”
林先生12岁的孩子在海口一家私立中学读初一,由于家境较好,除了正常的生活费外,孩子的妈妈经常偷偷塞给孩子不少零花钱。林先生平时忙于生意,少有时间来照顾儿子,平时见到儿子后也是尽量多给钱。时间一长,就让孩子养成和同学攀比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买东西一律名牌。
有一次,林先生从外地出差回来,给孩子买了双还算不错的旅游鞋,但孩子看后不屑一顾。林先生意识到孩子养成了攀比虚荣的坏习惯,狠狠打了儿子一顿,并告诉妻子以后不准再给孩子多余的零花钱。“结果他妈妈不忍心还是偷偷地给钱,孩子现在开始仇视我,整天盼望我出差,再不要回来。”林先生伤心地说。
六一期间,看完<南方晚报>报道的这两个案例,使我感到震惊,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忧虑和反思。因为,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正常心理和人格教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仇视。有调查发现,不少孩子对家长有仇视心理,专家称这是孩子特殊的“仇亲期”,而在调查中被调查家长却无一人知道孩子还有“仇亲期”。
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处于“仇亲期”的孩子们并进行心理干预呢?
1、警惕孩子们的“叛逆心理”,避免对不听话孩子进行打骂
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羁,不愿和家长说话,顶撞家长和老师,甚至仇视父母和老师,家长就要警惕了。十多岁的孩子因为老师或家长的严厉管教,由于“叛逆心理”的作用,最容易出现“仇亲期”。而目前,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心理时期,大多数家长却浑然不知,只是一味的对不听话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教育,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在一个对孩子“仇亲期心理”情况的调查过程中,被采访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但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家长知道孩子还存在着心理的“仇亲期”。而现实中不少处在“仇亲期”的孩子,因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疏导与感化,最终选择了在心里“痛恨”家长和老师,或着干脆选择离家出走。而面对打骂、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有些极端的孩子因“仇亲心理”的作用,选择了杀死自己的老师和父母,我想这样触目惊心的悲剧性报道,很多人都是看到过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心里产生了震动呢?
2、家长和老师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交流,用关爱的言行感化孩子们
与孩子情感交流时,父母或老师应注意要尊重孩子,用关爱的言行感化孩子们。这就需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甚至于是威胁的语气与孩子说话。要耐心听完孩子的意见,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看法。要用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只是一味地唠叨说教,甚至于是冷嘲热讽,更不能拳脚相加。我们要明白“棍棒下面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与孩子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时,一个合格的老师或家长要学会认真倾听,当孩子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老师或家长要集中注意力去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比如看电视,看报纸等)一边听,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家长不重视自己的感觉,造成他们以后不再和老师家长倾诉心声。
而那些只会对不听话的孩子,采取罚站、不准进教室上课、跑圈,甚至是辱骂、殴打的老师或家长,不仅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或家长,其言行也只能引起孩子们的仇视,让他们更加的“反叛”。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林先生对12岁的孩子错误的打骂,和他妻子对孩子的溺爱行为都是不对的。
3、在爱护、平等、尊重、耐心细致的基础上,及时疏导孩子们的“叛逆”心理
面对处于“叛逆心理”阶段的十几岁的孩子,老师和父母要正视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在爱护、平等、尊重、耐心细致的基础上,及时疏导他们“叛逆”心理,多用案例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从而使孩子们能够迅速、理智、平安地度过这段“似是而非”的认识混沌期。
4、“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或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出好榜样
老师和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可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这是引导孩子最好的方式。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出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试想一个老师或家长的言行都不一致,满嘴脏话,打骂体罚学生,索贿行贿,怎么让孩子从心底敬佩这样的为人师表和为人父母者?!孩子们的心理本来都是纯真无暇的,面对这样的教育者,他们又怎么能不疑惑,甚至于是仇视?!
9岁小学生造句“炸平学校杀死妈妈”,的确令人震惊,可震惊之余,我们又该如何深刻的反省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对孩子们该进行怎么样的教育和心理干预呢?小学生造句“炸平学校杀死妈妈”到底是谁之过?其实,在这个事件中,孩子们是没有多少错的,因为,“子不教父之过”,“学不教师之过”!还是多从教育本身、教育者、家长自身身上找找原因吧,否则,更可怕,更令人震惊的事件还会发生在我们的面前!!!
2009-06-02
敬请关注
他患上“性爱成瘾病”的真正原因(图)
躺在男友身边却总想起前夫,该怎么办?
女孩给小偷喂水该受到指责吗?(图)
最爱的人怎么总在婚后出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