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3G感受:2G覆盖和3G容量优势的完美结合

(2006-11-20 16:00:43)
前一阵到德国培训,顺便走访了德国和奥地利的许多移动运营商的专卖店,也感受了一下欧洲的3G业务发展,同时更主要是了解他们3G网络建设。

首先感受的是,欧洲运营商不像媒体一样有意宣传3G,而是淡化3G和2G业务区别,运营商人员向用户介绍时大多不提什么2G业务、3G业务,而是告诉用户什么样的套餐可以使用什么样业务,又推出了什么新业务,需要什么样的手机,一些用户甚至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2G还是3G业务。

德国和奥地利的3G网络都是依托在2G网络建设,这样运营商没有大的投资压力,不过电信管制机构为了推动移动技术和产业升级,在发放3G牌照时候大都规定了网络覆盖的进度,如规定5年内实现覆盖80%人口。

从运营角度看,德国和奥地利的3G网络由于是依托在2G网络上,所以3G网络并没有实现连续的覆盖,而是采取孤岛式的3G网络覆盖,在没有3G信号覆盖的地方用户漫游到2G网络中使用。

对于3G来说,最大的优势在容量。3G每个载扇容量远远高于2G,因此吸纳高密度话务的能力和性价比大大高于2G,但覆盖是3G的弱点,虽然采用多种技术如功控、TURBO编码、增强覆盖等技术有助于弥补这一缺陷,但3G的高频段比2G

低频段容易衰减的缺点仍很明显,因而没有2G网络依托而大范围连续覆盖3G的代价非常高昂,同时由于3G网络自干扰特性带来的“呼吸效应”现象,即随着承载无线用户的增多带来基站信号覆盖半径缩小的特性,也给解决3G覆盖问题带来很大困扰。

欧洲运营商利用3G的容量优势在热点地区吸收语音话务量,这样可以很好地结合3G容量和2G覆盖优势。依托2G网络建设3G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 由于3G网络开始建设时候大多会面临软切换比率过高的问题,软切换比率高虽然有助于

提高切换成功率,但往往浪费很多昂贵的无线资源,依托2G网络则可以尽量利用3G到2G网络的硬切换,也大大减轻了初期网络规划的压力。
数据业务也是欧洲的3G业务的一个重心,运营商主要销售3G数据卡业务,虽然价格不菲,但一些城市的3G数据卡业务却很快出奇的热销,不过给运营商带来

的网络压力也很大,因为3G网络的“呼吸效应”比较明显,大容量数据传送也容易带来无线网络覆盖半径减小,对运营商无线网络影响很大,往往又迫使运营商不得不调整数据业务发展策略,采取谨慎的市场推广步骤。

想想国内围绕3G“吵”“炒”了很久,然而许多大出风头的所谓专家其实对3G缺乏基本的技术和经济理解,没有认识到:3G并非一个技术革命,并非颠覆2G网络,而是在2G网络基础上技术革新。3G具有与特定技术发展、特定市场、特

定时段相称的重要科技意义,但这种意义并不能达到像某位发展中心专家比作神六、人造卫星一样的“上纲上宪”高度,也不是像某位教授渲染的“无用论”或“巨亏论”式的颓废。

欧洲人虽然一样经历过3G炒做,但却实实在在地用科学务实的精神将2G覆盖和3G的容量的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应用,坚实地踏步走在前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
http://blog.sina.com.cn/u/1218364880
■ 互联网结算博弈折射的困境

■ 互联网结算博弈背后

■ TD一定代表国家利益?

■ 外国紧撬政策门槛带来3G变数?

■ 国产3G标准的兵家趣谈

■ TD-SCDMA:错误时候的一场错误的技术战争?

■ 一个国货热爱者看TD的意淫

■ 也谈TD-SCDMA专利争议

■ 电信重组的玄机何在?

■ TD定位小灵通或2G将是死路!

■ 感受南航和无锡机场可耻服务

■ 从消费者角度支持阚凯力WAPI观点

■ 感受银行霸王垄断服务

■ 直面阚凯力电信体制改革谬观

■ 电信格局失衡呼唤竞争管制

■ 3G的几个认识误区

■ 发展3G更需从供给角度看待

■ 重组后美国电信业再夺国际主导权?

■ 电信重组拉开新一轮序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