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跨国公司暗地掀起的媒体炒作下,WIMAX被炒做得有点神奇过度了。
首先是所谓WIMAX技术高达50公里的覆盖距离噱头,有人吹嘘,用WIMAX覆盖北京只要4个基站就可以实现全覆盖。其实,澳大利亚早已建过覆盖达200公里的CDMA基站,联通在舟山建过覆盖70公里CDMA基站,但这没有多少意义,首先需要是理想的地形环境和无线环境,这种环境很少。最重要的问题是手机反向信号功率太小,根本无法到达基站,这样就变成类似单向的广播电视技术了。而且,覆盖那么大的基站容量就会成大问题,每个基站100爱尔兰话务就算高的,如果真能在北京覆盖50公里,每个基站要承载的话务量达上百万,按现有的技术水平发展在相当时期内几乎是天方夜谈,单纯的点对点通信指标并不具有多少意义。根据专家估算,WIMAX在多数环境下覆盖距离会大大缩小,估计郊区可能超过10公里,而城区估计也就限制在6-8公里以内甚至更小。
其次,WIMAX的商用期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类似3G推出初期,跨国公司对WIMAX成熟期限也可能存在夸张。CDMA技术从89年开始投入技术试验,6年后才开始商用,GSM和3G技术的试验期更长,TD-SCDMA到今天已经测试5年仍是如此,而802.16E的芯片要到2007-08年才会推出,随后需要一段不定的技术试验期,系统设备成熟至少再需要2年,而终端成熟会再晚1-2年,尤其是终端技术,如果没有产业大规模的投入,很难具有市场生命力。
WIMAX技术的HARQ、TURBO和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自适应天线、MIMO天线、OFDM技术都几乎完全和3G的演进技术相同,而并非一种突然横空出世的技术,可以说是类似今后所谓4G发展技术的一种异曲同工形式,只不过是分别基于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络技术发展。
目前全球还很少有国家给WIMAX划分频率,更没有全球统一频段,这样导致先行者的风险会很大,一旦频率更改,投资者会面临非常尴尬处境。为了炒做WIMAX即将商用,2005年英特尔公司和成都、大连市政府签订所谓WIMAX商用试验协议,这其实是个障眼法式的噱头和秀头,是想用个所谓根本无法兑现的备忘录来在我国创造轰动效应。因为根据我国政策,没有信产部批准、组织和参与是不可能开展这样的试验,市政府是不可能作为WIMAX试验组织者,也拿不到所需的频率资源,况且我国也未分配该业务频段。
目前国外运营商还很少有大规模投资WIMAX技术。但受跨国公司代表在国内炒做影响,我国有的运营商已可能开始制定较大规模的16d 版本WIMAX技术投资,如中国网通开始在上海、杭州、温州等地投资WIMAX网络。从频率看,我国并未分配WIMAX业务频率,因此运营商和跨国公司把眼光瞄准了我国3.5GHZ频率。2年前信产部组织3.5GHZ频率招标,各个运营商的一些城市和省公司拿到了不同的3.5GHZ频率,原先采用的技术是类似LMDS(26GHZ)的技术,现在则被私下改成了802.16d技术,但问题WIMAX大规模组网仍需要相当时间验证,而这些零散分配的3.5G频率也未必适合大规模组网用。
802.16E版本成熟之前,我国应当持慎重态度,其大规模组网尚待科学验证,以免浪费投资,同时也可能使我国3G战略更加复杂化。更大的问题在于,WIMAX的QOS和网络安全性仍存在缺陷,无线化IP技术如果从局域走向广域大范围覆盖,使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无线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将导致安全问题会很快变得非常突出,因此应当对WIMAX安全性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个人认为,在WIMAX技术上,其专利技术相对更加分散(不少专利是由新进入通信的计算机公司掌握,我国企业掌握的专利也更多),而且估计到时候我国的反垄断法也将出台,可以为对付国外专利垄断提供新的强力工具,因此我国追求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的空间会比3G大不少,政府应当做好引导和筹划,找准技术创新的载体和做好相关产业链建设,指导基础运营商的网络投资。再说句个人观点,建议国家把目前在TD-SCDMA的投入个更多转向WIMAX和4G,有可能争取更多的实际利益。
首先是所谓WIMAX技术高达50公里的覆盖距离噱头,有人吹嘘,用WIMAX覆盖北京只要4个基站就可以实现全覆盖。其实,澳大利亚早已建过覆盖达200公里的CDMA基站,联通在舟山建过覆盖70公里CDMA基站,但这没有多少意义,首先需要是理想的地形环境和无线环境,这种环境很少。最重要的问题是手机反向信号功率太小,根本无法到达基站,这样就变成类似单向的广播电视技术了。而且,覆盖那么大的基站容量就会成大问题,每个基站100爱尔兰话务就算高的,如果真能在北京覆盖50公里,每个基站要承载的话务量达上百万,按现有的技术水平发展在相当时期内几乎是天方夜谈,单纯的点对点通信指标并不具有多少意义。根据专家估算,WIMAX在多数环境下覆盖距离会大大缩小,估计郊区可能超过10公里,而城区估计也就限制在6-8公里以内甚至更小。
其次,WIMAX的商用期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类似3G推出初期,跨国公司对WIMAX成熟期限也可能存在夸张。CDMA技术从89年开始投入技术试验,6年后才开始商用,GSM和3G技术的试验期更长,TD-SCDMA到今天已经测试5年仍是如此,而802.16E的芯片要到2007-08年才会推出,随后需要一段不定的技术试验期,系统设备成熟至少再需要2年,而终端成熟会再晚1-2年,尤其是终端技术,如果没有产业大规模的投入,很难具有市场生命力。
WIMAX技术的HARQ、TURBO和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自适应天线、MIMO天线、OFDM技术都几乎完全和3G的演进技术相同,而并非一种突然横空出世的技术,可以说是类似今后所谓4G发展技术的一种异曲同工形式,只不过是分别基于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络技术发展。
目前全球还很少有国家给WIMAX划分频率,更没有全球统一频段,这样导致先行者的风险会很大,一旦频率更改,投资者会面临非常尴尬处境。为了炒做WIMAX即将商用,2005年英特尔公司和成都、大连市政府签订所谓WIMAX商用试验协议,这其实是个障眼法式的噱头和秀头,是想用个所谓根本无法兑现的备忘录来在我国创造轰动效应。因为根据我国政策,没有信产部批准、组织和参与是不可能开展这样的试验,市政府是不可能作为WIMAX试验组织者,也拿不到所需的频率资源,况且我国也未分配该业务频段。
目前国外运营商还很少有大规模投资WIMAX技术。但受跨国公司代表在国内炒做影响,我国有的运营商已可能开始制定较大规模的16d 版本WIMAX技术投资,如中国网通开始在上海、杭州、温州等地投资WIMAX网络。从频率看,我国并未分配WIMAX业务频率,因此运营商和跨国公司把眼光瞄准了我国3.5GHZ频率。2年前信产部组织3.5GHZ频率招标,各个运营商的一些城市和省公司拿到了不同的3.5GHZ频率,原先采用的技术是类似LMDS(26GHZ)的技术,现在则被私下改成了802.16d技术,但问题WIMAX大规模组网仍需要相当时间验证,而这些零散分配的3.5G频率也未必适合大规模组网用。
802.16E版本成熟之前,我国应当持慎重态度,其大规模组网尚待科学验证,以免浪费投资,同时也可能使我国3G战略更加复杂化。更大的问题在于,WIMAX的QOS和网络安全性仍存在缺陷,无线化IP技术如果从局域走向广域大范围覆盖,使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无线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将导致安全问题会很快变得非常突出,因此应当对WIMAX安全性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个人认为,在WIMAX技术上,其专利技术相对更加分散(不少专利是由新进入通信的计算机公司掌握,我国企业掌握的专利也更多),而且估计到时候我国的反垄断法也将出台,可以为对付国外专利垄断提供新的强力工具,因此我国追求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的空间会比3G大不少,政府应当做好引导和筹划,找准技术创新的载体和做好相关产业链建设,指导基础运营商的网络投资。再说句个人观点,建议国家把目前在TD-SCDMA的投入个更多转向WIMAX和4G,有可能争取更多的实际利益。
前一篇:驳斥阚凯力的“3G巨亏论”
后一篇:众策众力打破高通专利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