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仍未在政策上确立移动单向收费,而许多省份移动运营商实行单向收费的活动却已经相当活跃,本人就在好些省份见过多种形式的单向收费,许多地方如意通、神州行业务实行1块钱、或者3、5块钱接听电话的套餐。但消费者要求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化的呼声仍一直不断。
笔者认为,如果目前真正从政策上推行移动单向收费,将移动单向收费明确政策化,大多数消费者未必真正得到利益。当前电信业的名义资费和实际价格水平已经相差很大,以移动资费为例,名义资费仍是政府规定的0.4元/分钟,但实际平均仅约0.2元/分钟,很多地方移动电话实际资费已接近甚至低于固话。但如果真正实行移动单向收费,应当首先明白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并不只涉及一家运营商,而必须涉及所有运营商的几乎大部分资费体系,这样必然会导致整个电信资费体系价格的大调整,电话呼出的价格将会水涨船高,尤其是固定电话呼叫移动电话的价格会大幅增加,许多用户尤其中、高端客户很可能发现自己的电信实际费用支出并不会减少。(经常看到一些用户简单认为只要规定移动运营商砍掉接听费即可,但实际根本不可能这样操作)
虽然移动单向收费可能给一部分低端移动客户带来利益(仅是可能),但同时许多固话用户包括许多低端固话客户的呼出费用却要抬高,这样推行移动单向收费虽然满足一部分用户的愿望,却又会损害一部分用户利益,同样可能会引起新的强烈不满,这样政策执行就有点类似拆东墙补西墙了。
从行业竞争角度看,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将会明显对已呈一家独大之势的中国移动有利,将会给中国联通带来打击,给中国联通加大结算支出,并使联通在中低端市场面临更大压力,同时也会给所有其他电信运营商带来沉重打击,使话务量进一步向中国移动网络中集中,这将会加大行业格局的不平衡,当前无疑会在行业中导致出现“锄弱扶强”政策效应。就未来3G业务发展而言,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化也将使3G业务发展初期面临更大压力,会沉重打击3G业务发展。
其实,在现有形同虚设的电信资费监管体系下,与其推行牵涉面非常复杂而又可能带来诸多新矛盾的单向收费政策,倒不如想办法先推行移动号码政策,使更多用户享受到实在利益。从当前来说,即使2个或者更多个移动运营商竞争,大多数中端用户和高端用户由于个人移动号码受到绑定,即一个运营商的号码无法在另一个运营商网络中使用,导致实际上无法真正享受竞争实惠,竞争实际上也无法充分开展。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中国香港、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早已开始推行的施号码携带政策,倒使用户能够真正享受实在的竞争利益,移动号码携带政策会直接促使移动运营商开展全面有效的竞争,从而为用户享受竞争利益带来实在机会,在一些成功推行移动号码携带的国家,用户移动费用支出因此降低达20%-40%,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实在的利益。
另外一方面,在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下很难真正保障用户的长期福利,需要保持行业竞争的相对平衡和格局的相对健康,否则也很难保证用户能长期以较低门槛享受新业务、新技术,要使用户得到更多竞争利益,从根本上说还应当增加移动运营商数量,促使移动市场进一步充分竞争,这样即使移动单向收费没有政策化,竞争也自然会驱动运营商在更广地域(包括北京、上海这种移动资费价格高的城市)设法提供更多用户这种单向收费服务。
后附:看了一些读者留言,补充两句:
1、号码携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实施国家已经超过40个,包括类似中国一样辽阔的美国,如果在中国强制实施,完全可在3-6个月内完成。不过这将会遭到移动运营商反对。
2、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化牵涉的确非常复杂,否则不会争论这么多年。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上个世纪末有不少国家推行双改单,但同时全部都提高了电话呼出资费,比如实行单向收费的欧洲,打移动电话费用远远高于固定电话。
3、本人不反对单向收费市场化,其实除少数城市外很多地方变相实行单向收费,但是想说明:单向收费政策化当前未必对消费者有利。因为单向收费政策化必然要涉及结算调整,结算调整和资费调整必然联系在一起,呼出费用随之提高,比如原先运营商可以给你的套餐是一分钟1毛,在新的套餐中可能只能变成2毛了。
笔者认为,如果目前真正从政策上推行移动单向收费,将移动单向收费明确政策化,大多数消费者未必真正得到利益。当前电信业的名义资费和实际价格水平已经相差很大,以移动资费为例,名义资费仍是政府规定的0.4元/分钟,但实际平均仅约0.2元/分钟,很多地方移动电话实际资费已接近甚至低于固话。但如果真正实行移动单向收费,应当首先明白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并不只涉及一家运营商,而必须涉及所有运营商的几乎大部分资费体系,这样必然会导致整个电信资费体系价格的大调整,电话呼出的价格将会水涨船高,尤其是固定电话呼叫移动电话的价格会大幅增加,许多用户尤其中、高端客户很可能发现自己的电信实际费用支出并不会减少。(经常看到一些用户简单认为只要规定移动运营商砍掉接听费即可,但实际根本不可能这样操作)
虽然移动单向收费可能给一部分低端移动客户带来利益(仅是可能),但同时许多固话用户包括许多低端固话客户的呼出费用却要抬高,这样推行移动单向收费虽然满足一部分用户的愿望,却又会损害一部分用户利益,同样可能会引起新的强烈不满,这样政策执行就有点类似拆东墙补西墙了。
从行业竞争角度看,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将会明显对已呈一家独大之势的中国移动有利,将会给中国联通带来打击,给中国联通加大结算支出,并使联通在中低端市场面临更大压力,同时也会给所有其他电信运营商带来沉重打击,使话务量进一步向中国移动网络中集中,这将会加大行业格局的不平衡,当前无疑会在行业中导致出现“锄弱扶强”政策效应。就未来3G业务发展而言,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化也将使3G业务发展初期面临更大压力,会沉重打击3G业务发展。
其实,在现有形同虚设的电信资费监管体系下,与其推行牵涉面非常复杂而又可能带来诸多新矛盾的单向收费政策,倒不如想办法先推行移动号码政策,使更多用户享受到实在利益。从当前来说,即使2个或者更多个移动运营商竞争,大多数中端用户和高端用户由于个人移动号码受到绑定,即一个运营商的号码无法在另一个运营商网络中使用,导致实际上无法真正享受竞争实惠,竞争实际上也无法充分开展。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中国香港、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早已开始推行的施号码携带政策,倒使用户能够真正享受实在的竞争利益,移动号码携带政策会直接促使移动运营商开展全面有效的竞争,从而为用户享受竞争利益带来实在机会,在一些成功推行移动号码携带的国家,用户移动费用支出因此降低达20%-40%,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实在的利益。
另外一方面,在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下很难真正保障用户的长期福利,需要保持行业竞争的相对平衡和格局的相对健康,否则也很难保证用户能长期以较低门槛享受新业务、新技术,要使用户得到更多竞争利益,从根本上说还应当增加移动运营商数量,促使移动市场进一步充分竞争,这样即使移动单向收费没有政策化,竞争也自然会驱动运营商在更广地域(包括北京、上海这种移动资费价格高的城市)设法提供更多用户这种单向收费服务。
后附:看了一些读者留言,补充两句:
1、号码携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实施国家已经超过40个,包括类似中国一样辽阔的美国,如果在中国强制实施,完全可在3-6个月内完成。不过这将会遭到移动运营商反对。
2、移动单向收费政策化牵涉的确非常复杂,否则不会争论这么多年。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上个世纪末有不少国家推行双改单,但同时全部都提高了电话呼出资费,比如实行单向收费的欧洲,打移动电话费用远远高于固定电话。
3、本人不反对单向收费市场化,其实除少数城市外很多地方变相实行单向收费,但是想说明:单向收费政策化当前未必对消费者有利。因为单向收费政策化必然要涉及结算调整,结算调整和资费调整必然联系在一起,呼出费用随之提高,比如原先运营商可以给你的套餐是一分钟1毛,在新的套餐中可能只能变成2毛了。
前一篇:揭开电信盈科资产竞购迷雾?
后一篇:驳斥阚凯力的“3G巨亏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