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的世界因信任而复活

标签:
娱乐影评芬奇汤姆汉克斯科幻 |
分类: 电影院 |

汤姆·汉克斯的表演在好莱坞已经是质量保证的标签,似乎任何电影,只要有他演绎,总会将质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准之上。21年前,在《荒岛余生》一片中,他用独角戏撑起一部电影;今年,虽然在科幻片《芬奇》中,他多了一台普通机器人、一个会思维的机器人和一只狗的陪伴,但从表演的层面来讲,这依然是一部独角戏的作品,是信念感,让他与三名本无声、无交流的配角之间建立起令人相信的连接,并进而相信在他们之间如常人般又胜过常人的纯洁情感。刚从电视节目中学了一个科幻片的分类,硬科幻与软科幻,《芬奇》无疑属于后者。
影片的背景与许多科幻影片都一样,满满的世界末日感。美国东部地区由于臭氧层被破坏,造成电辐射严重超标,整个城市一片死气沉沉的荒漠化情景,除了芬奇和他的伙伴外,毫无生气。芬奇已经知道自己因电辐射而身染重疾,来日无多,于是在普通机器人杜威之外,又创造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甚至有感情的机器人杰夫,希望在他离世后能够照顾他救回来养在身边的小狗古德耶尔,这狗的名字也寄托了芬奇的希望,Good year,他是盼望着日子能够回到昔日的安宁时刻。
影片的故事是一个老套的结构,在末日中,用个人英雄主义的牺牲来救赎身边“人”,实现情感的传递与延续。在芬奇身上,他有着与父亲错过陪伴的遗憾,有对自己因懦弱而未能救下一对母女生命的内疚,他对前者的遗憾转移在杰夫身上,而把对那对母女的内疚弥补在她们留下的古德耶尔身上,希望让自己最后的努力被它们所实现。影片采用了一个公路片的形式,在途中,它们在一次次考验面前进行着磨合,杰夫的成长与芬奇的衰弱同步发展,从而在情感的浓厚中建构起一种难舍难分的父子之情。
尽管故事是套路的,但只要创作是真诚的,就一样可以通过与观众的共情而得到情感上的认同。当临近结尾处,杰夫像一个孩子一样,头靠在芬奇的肩头,投入芬奇的拥抱时,我已经是把杰夫当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当芬奇离世,古德耶尔终于接受了杰夫,乐于将玩耍的网球递还到杰夫的脚边时,我何尝不是露出会心的微笑。或许,这世界上所有的真善美都是相通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抑或是类人的机器,善者从善,善得好报,都是我们希望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