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影评土耳其同桌的守护者社会 |
分类: 电影院 |

库尔德人,是世界上一个被遗忘的族群,他们生活在西亚几国交接的地方,却似乎不被任何一个国家所认可,颠沛流离,艰难生存。土耳其影片《同桌的守护者》描写了一群在土耳其偏远地区寄宿制男校的孩子们,虽然,民族并不是影片关注的主线,但人物的境遇又不可避免地构建在这样的背景之上。影片在今年的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中,荣获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尽管影片是以孩子的视角展开的,但反映的还是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冬天、漫天大雪、寒夜、离家的孤独、苛刻的监管、教师的冷漠、同伴的戏谑……所有这些,就是片中的孩子们所遭受的境遇。弱小的穆罕默德因为遭受洗冷水澡的惩罚,而在第二天昏迷不醒,与他关系最好的室友尤素夫心急如焚地找到老师,希望尽快将好友送到医院救治。可是,一方面大雪阻路,学校的车子出不去,外面的车子进不来,极差的通讯信号更加大了沟通的难度;另一方面,一名名老师在寻找着穆罕默德生病的原因,而一旦出现“引火烧身”的苗头,他们又赶紧去寻找下一个“替罪羊”,穆罕默德始终躺在装样子的医务室床上,得不到救治。
这部影片的深刻,在于展现库尔德学生的困境时,没有单纯地将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局限于某一个带有标签的人群。固然,学校、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的监护人,也有着最直接的责任,他们失当的言行还影响到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照猫画虎”般的持强凌弱,但穆罕默德的悲剧其实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甚至包括守护者在责任的恐惧下,没有讲出的事实真相,所带来的对救治的耽搁。片中还有一个尤素夫与母亲通电话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库尔德人的生存窘境,为了改变当下的困境只有隐忍一条路,尤素夫无处可诉的委屈,也支撑了他隐瞒真相的动机。
尤素夫的眼神是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在他的双眸中有太多超过不谙世事的11岁男孩所不该早早拥有的东西,那些已经似乎看透身边世界的无望;那些对身边虚伪而怯懦的成年人的失望,甚至是恨意;那些看不到目标也寻不到救助的绝望;那些不该早早上身的故作坚强。当真相被揭开,他的啜泣或许才是属于他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情绪,然而,当他因为隐瞒和违规而遭受剃发的惩罚后,冷水下颤抖的他,目光又回到了从前,甚至是多了更多的失望、防备与强忍的爆发。所有没有改变,所有或许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