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影评乌海周子阳黄轩 |
分类: 电影院 |

关注电影《乌海》有两个原因,都与我的家乡内蒙古有关,一是电影的拍摄地就是片名中的那座内蒙古西部煤都,我不止一次因公出差去过,黄河、沙漠、矿山,给予它独特的气质,但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它也同样面临,这也是电影人物所处的生存背景;二是因为影片的导演兼编剧周子阳,他是近来正在成长的内蒙古青年电影人群体的一员,此片是他的第二部长片,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和索非亚国际电影节的褒奖,其处女作《老兽》当年也是一鸣惊人,闪耀金马奖。
这部新片延续了周子阳对于现实题材的关注。影片一开始,黄轩饰演的杨华就在被逼债的绝境中出场,而且,这种紧张感在无力还债的现实中,随着被逼债手段的升级逐步上升,人物的绝望感不是被化解,而是一步步走向更绝望,直至在纵火、离异、杀妻的极端事件一个接一个发生后,才在“过审”的压力下被踩下刹车,用法律的惩戒画上一个问题依然的句号。对于这部电影的初感觉就是满满的负能量,无论是杨华个人,还是岳父母对他原生家庭以及本人能力的蔑视,酒肉兄弟推卸责任置之于死地的背叛,都将观众笼罩在不堪的生活中。
整部影片中,杨华与妻子苗唯昔日爱情的纯洁与甜蜜,应该是少有的带着温暖色彩的镜头,但是,这些与两人互不信任充满伤害的争吵相对比,更是衬托出当下现实的不堪与绝望,生活怎么就走到了这样的地步。或许,面对生活的不堪,可以如杨华一样,把原因归咎于周遭的歧视、欺骗、贪婪,但如若永远把自己置于原因之外,生活才会失去回头的机会吧。在影片里,杨华不仅是受害者,也同时是一个施害者,被套路贷逼到自杀的女大学生,被失望与怀疑击垮的妻子,乃至虽有歧视却不乏帮衬他的岳父母,无不是他的漠视与自大的受害者。
有评论对这部丧丧的电影又用上了《红高粱》出品年代的批判,“用国人的伤疤讨好外国评委”,这样的民粹大棒却还真与片中杨华自卑与自大相交织所形成的愚昧和幼稚有几分相似。现实题材的批判力量如何把握,的确是一个问题,但这与假装看不见的态度无关。周子阳的故事是有着真实的事实基础的,甚至现实生活中,比杨华更惨的境遇也未尝没有,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是一古脑地把现实的负能量倾泻而出,还是用度的掌控和情节的构架给观众更可以接受的节奏,还是可以探讨的。不过,影片成就了黄轩的表演,情绪的呈现细腻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