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远不如气球轻巧

标签:
娱乐影评气球万玛才旦国产 |
分类: 电影院 |

在当今的中国影坛,有一群活跃的藏族电影人,他们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为创作基础,挖掘民族、地域的独特性以及人性的普遍性,不断地创作出有着鲜明风格,又贴近现实生活的藏语电影作品,而这一群体的开创者也是领头人,就是今天介绍的影片《气球》的编剧兼导演万玛才旦。他不只是如今名冠海内外的优秀电影人,同时,也是著名的作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是以这一身份“出道”的,在其小说屡获文学奖之肯定后,他才写而优则导,以第一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踏入影坛,创作不断且屡获奖励。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文学创作,在去年的南方文学盛典上,他获得“年度小说家”殊荣。
这部《气球》与万玛才旦的上一部作品《撞死了一只羊》相比,虽然也涉及了宗教、轮回等内容,但脱离了魔幻主义的表达,完全回归到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藏族家庭面对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感情婚姻、生命轮回等具体事件时,主人公或从惯性思维、传统意识出发,或从生命觉醒、个性解放起步,所接收到的不同感受,作出的不同判断,进而产生的矛盾冲突与生活磨擦,展现了藏区民众在时代变迁、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时,于心理与生活中开始发生的细微变化。
也有评论说,这是一部有关女权主义觉醒的作品,仔细品味,不无道理。影片中有两位重要的女性角色,一是这一家庭的女主人、三个孩子的母亲卓嘎,一是卓嘎的妹妹、女僧尼卓玛。卓嘎在准备接扎手术前意外怀孕,本想做流产,不巧公公突然离世,这一孩子被丈夫认为是父亲的轮回之躯,坚决不同意妻子打胎。卓玛在几年前因为感情受挫遁入空门,此次回乡为寺庙募款,偶遇前男友,得知他把他们的作品写成书后,很想了解当年的情感是否存在误会,但那本书却被姐姐一而再地处理掉,理由是不想让她再受二次伤害。
可以看到,在自己的遭遇中,两姐妹都是最直接的当事人,无论是生理上的痛苦,还是心理上的伤感,他们都比丈夫和姐姐有着更直接的感受,可是,当他们想要从自我感受出发作出与传统相悖的选择时,却遭到来自作为“旁人”的丈夫和姐姐的阻挠。更为尖锐的是姐姐卓嘎这一角色,在自己的经历中,她是寻求突破的那一个,但在妹妹的情感中,她又变成了捍卫传统的那一个。这种看似矛盾的角色分离,恰恰反映出自我觉醒的有限性。影片对于主人公的选择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结果,或许这正像影片中的两个红气球一样,可能破灭,可能升空,需要时间的见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