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小说我这样的机器伊恩·麦克尤恩科幻 |
分类: 图书馆 |

自从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始读书会的合作以来,就在与编辑们的交流中和他们的朋友圈中,经常看到“伊恩·麦克尤恩”这个名字。对于很少阅读小说尤其是西方小说的我来说,他是陌生的,但是在看到的信息中,他犹如一位西方小说界的“神”,也难怪,自从1974年开始,他已经陆续将毛姆文学奖、布克奖、惠特布莱德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和耶路撒冷文学奖等文学界的大奖收入囊中,唯一差的似乎只有诺贝尔文学奖了,从他的文学成就来看,这应该也是指日可待。
《我这样的机器》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去年引进出版的麦克尤恩的作品,中国证券博物馆有幸再度与出版社合作举办了新书分享会,科学家张峥、作家小白和陈楸帆进行了导读,让与会读者在阅读之前对麦克尤恩的创作风格、小说的故事背景以及所涉及的人工智能领域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领会这本小说大有帮助。小说中有三个主人公,第一人称的男性查理,他的楼上邻居也是交往对象米兰达,还有就是查理用遗产收入购买的一个智能机器人亚当。
因为是一部科幻小说,麦克尤恩对小说的社会背景作了颠覆性的“篡改”,在书中,计算机之父图灵没有英年早逝,撒切尔夫人领导的马岛战争以失败告终,或许,这些都是作者希望看到的图景。书中的三个人物有着“连环套”的关系,查理是亚当的“主人”,但它的程序又是他和米兰达分工设计的,他和亚当都爱上了米兰达,后者一度摇摆但最终还是嫁给了查理。当然,这一切的背景和人物关系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人与智能人面对生活的不同选择。
在麦克尤恩的笔下,作为人类代表的查理和米兰达是自私的,他们可以为了实现自以为正当的目标,而灵活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以双重标准来分别自己和他人。反观智能人亚当,他是循规蹈矩按照原则一视同仁行事的“僵化者”,它不失“人情”,但一定不会让情大于法,因此,当最终它的选择与查理和米兰达分道扬镳,并意识到他们再无可能容纳他时,它决绝地选择了彻底消除记忆的“自杀”。在科幻作品中,我们看过很多智能人失控毁灭世界的故事,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人在私利驱动下的聪明,最终将是毁灭人类的力量。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你们这样的人”,这完全是智能人角度对人类的嘲讽。
[背景]
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转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