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棒!少年,加油吧

(2020-12-17 06:00:08)
标签:

文化

影评

棒少年

纪录片

留守儿童

分类: 电影院
棒!少年,加油吧

 

因为真实,所以打动人心;因为真实,所以引人思索,这应该就是纪录片的价值与意义。同事的孩子业余时间在练棒球,在她的朋友圈里,了解到有一部反映由贫困家庭孩子组成的棒球队的纪录片《棒!少年》即将上映,于是就一直关注着。记得儿子小的时候,也很喜欢棒球,我给他买过棒球、手套和玩具球棒,还在2008年特意买了一场奥运会的棒球比赛票,带他到北京临时搭建的五棵松棒球场观看了现场比赛。只可惜,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少年棒球俱乐部,未能让他体会到这一强调团队协作精神项目的运动精髓。

影片的名字一语双关,既阐明了孩子们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又点赞了他们在球队训练中的表现。但如果你看过影片,就会了解到这一个“棒”发生在他们的身上会有多难。这些孩子来自天南海北,除了身体条件适合从事棒球运动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来自于乡村贫困家庭。破碎的原生家庭让这些孩子们身上沾染了不少的毛病,受歧视、被冷落的环境,更是让他们将暴力作为保护自我的武器,因此在球队里,不仅需要教他们棒球技术,更需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棒!少年,加油吧

这一只民间棒球队的精神领袖,是被大家称为“师爷”的张锦新,年过七旬的老爷子,是中国棒球运动的开拓者,带出了一大批如今挑大梁的棒球教练,队里的执行教练孙岭峰、郭忠建都是他的学生。这一群爱棒球也爱孩子的汉子们,在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希望通过棒球训练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将他们培养成职业球员或是获得大学深造的机会。而当下,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如何打磨这些让人头疼也心疼孩子的问题,更要不断地去解决运作资金、训练与居住场地、孩子们学习等一系列难题。知难而为,除了那些牵人心肠的孩子,这些默默做实事的人们也一样需要关注与支持。

编导许慧晶在影片中选择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作为主角,一个是刺头儿马虎,一个是内向的梁正双,从两个方向给观众看到这一群体孩子的不同方面,以及家庭在他们身上所留下的不同印记。这些年,在各地助学的过程中,我也接触过很多的留守儿童或家庭破碎下成长的孩子们,他们敏感、自卑、执拗、不轻易将内心打开,如果疏导有效、关爱到位,受伤害的心灵可以得到治愈,欢笑会重回他们的笑脸,心与心的交流会自然流淌;但如果方法失当或忽视心理建设,到他们长大时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社会障碍型人格。这是一群急需关注并予以引导的群体,影片给解决这一问题指出了方向,但并没有给出结果与答案,路才刚刚开始,愿有更多的人共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