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止于1917

标签:
娱乐影评1917战争奥斯卡 |
分类: 电影院 |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季中,赶上评奖资格的末班车于1月10日才正式上映的《1917》,完全是以黑马的姿态出现的。这部由两位新生代演员挑大梁的电影,最早引起人们的话题,还在于其“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但等到它在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上“爆冷”连续拿到最佳影片后,已获奥斯卡10项提名的该片,俨然一转身就成为了小金人的大热门。也难怪,与其他8部提名影片相比,无论是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衡量,还是以“血统出身”的因素分析,它都是一部“不偏科”的“好孩子”影片,当然符合奥斯卡的平庸选择。
与近年来常见的好莱坞战争片不同,其主题既不属于“永恒”的二战,也不涉及目前仍然战火未息的伊拉克或阿富汗,而是比较少在银幕上露脸的一战,据说,这是因为该片导演萨姆·门德斯的祖父曾经亲历过这场战争。在内容上,影片的故事与前几年热络银幕的《拯救大兵瑞恩》有异曲同工之处,描写的均非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对战争中脆弱生命的挽救,只是这一次,面对的不是1名普通士兵的生死,而是1600名将士的存亡。
说到这部影片,就不可能不谈到它的“一镜到底”。其实,这只是对该片采用依时间、场景顺序推进拍摄手法的俗称,片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镜头只有8分钟,而119分钟长的全片是由这一个个“长镜头”剪辑组接而成的。采用这样一种拍摄手法是由影片的故事所决定的,影片反映的是两个士兵在通讯手段不发达的一战关键时期,在一天一夜里与时间赛跑,向前线部队传达情报,阻止1600名将士落入敌军陷阱的故事,而连续的长镜头最能体现故事中的时间感,而且也容易给予观众强烈的现场感。
为了达到镜头连续的效果,剧组安排了长达6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与排练,为避免光影变化造成的穿帮,还特意只在阴天开拍,由此才达到了成片所呈现的效果。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影片,好但也谈不上精彩。在战争片的范畴里,它应该也是属于一部反战色彩的影片。虽然,它没有什么刻意的反战内容,但无论是对战争残酷性的表现和渲染,对战争屠戮生命的展示,抑或是对主人公内心恐惧的刻画,乃至挽救生命的主题,无不在向观众传递着远离战争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