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载着音乐的自行车与旧电钢

标签:
娱乐影评纪录片自行车与旧电钢张宜苏 |
分类: 电影院 |
近年来,在纪录片的拍摄、放映和观赏方面,国内正开启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无论是艺术院线,还是电影活动,都成为促成好影片与适合的观众群体之间相会的桥梁。徐州导演邵攀在2013年出品了一部描写两位徐州音乐神人的纪录片《自行车与旧电钢》,时隔5年,我推开“大象点映”的门,与之见面,深受感动,深感欣慰。
如片名一样,影片循着两个人物的生活轨迹展开。自行车的主人叫张鹏程,在一个中国式家庭中长大,在父母的争吵中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在音乐中找到慰籍,于是从工厂辞职,由自我摸索开始,一门心思扎进了音乐创作之中。陆陆续续,他也积累了100多首原创歌曲,甚至包括刘德华在内的歌手也卖过他的歌。但是,他始终未红,最后沦落到在北京地道和徐州路边卖唱、或参加草台班子演出的境地,渐渐地对音乐失去信心,准备放弃。
另一位主人公张宜苏的人生更为神奇,他的父亲是客居台湾的老兵,在他15岁时,两岸开放民间交往,他随父亲回到祖籍徐州定居。在父亲不幸离世后,他于孤独中自学了电钢琴,并自此开始了音乐创作、音乐制作和音乐教学。虽然,他的生活十分拮据,但一直坚持免费教学,培养出包括偶像明星和知名制作人在内的学生,自己却靠着倒卖电子垃圾乐呵呵地生活。
两人的交集在于张鹏程是张宜苏的学生之一,两人的关系又不止于师生,在音乐的交流中更是亦师亦友。在他们的身上,都可以感受到进入音乐时的那一份执着和投入,只不过,张鹏程更加入世所以不免伤悲,张宜苏则更加出世所以单纯而快乐。全片就在纪录画面以及两个人的自述和身边人的讲述间展开,给与观众的视角客观而现实,充斥内心的则是伤感中带着温暖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