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深挖历史真相

标签:
娱乐影评矿工斯洛文尼亚欧盟电影展 |
分类: 电影院 |
《矿工》是一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合拍的影片,曾获2017年斯洛文尼亚电影节的最佳剪辑、最佳导演及最佳男主角奖。如其片名,主人公阿利亚是一位在斯洛文尼亚定居的波斯尼亚矿工,在前南斯拉夫时期,两地都属南斯拉夫联邦,但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场战争后,不但国家分裂,分离在这些国家的亲人有的也因战争而阴阳两隔,阿利亚最亲爱的姐姐便在家乡死于战争屠杀。
受老板安排,阿利亚前去检查一座废弃许久的矿井,并为永久关闭它准备起草报告。尽管有人说这座矿井不吉利,可做事认真的阿利亚不愿如老板吩咐的那样敷衍了事,但随着检查的深入,结果也大大出乎阿利亚的预料,在一处被封闭的矿洞打开后,是一具呈逃命状的尸体,显然他是被活活封死在了里面。作为战争受害者的阿利亚,不顾怕麻烦的老板的警告,不顾面临被解雇的威胁,执意坚持向矿井深处继续查找,终于,一个累累白骨的万人坑出现在眼前。
本来这是一次例行检查,但无意中,却将经历过最近的前南战争的主人公与和他没有任何关联的发生在二战中的人间悲剧联系在了一起,两相对比,悲剧的色彩更加浓重。在这个被称为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人们饱受战争的摧残,平民的生命在战争中如蝼蚁般卑微,甚至由于某种政治原因,即便是牺牲都要被掩盖,被埋没。片尾的一行字幕“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更是加重了这场悲剧的冲击力。近年来,这样方向反思的欧洲电影逐步多了起来,如波兰的《卡廷惨案》等。
对于战争的反思,人们关注最多的往往是对战败一方暴行的批判,而胜利方的不当或罪行则被“正义”的名义所遮盖。影片中阿利亚所揭开的历史真相被称为“布莱堡遣返”(Bleiburg repatriations),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当时南斯拉夫境内亲纳粹的势力因拒绝归降而大规模撤退进入奥地利,但是,昔日的主子已是泥菩萨过河,于是他们又被遣返回南斯拉夫,并遭到清算,据说约有7、8万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截至2010年,斯洛文尼亚境内记录在册的如片中那样被发现的“万人坑”已超过600座。无反省,人类的悲剧只会不断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