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许诺沉重

标签:
娱乐影评罗曼·加里法国童年的许诺 |
分类: 电影院 |
频繁的出差,让东航的班机成了我的空中影院。着实要为东航的选片人点赞,在其电影库中,有很多的欧洲文艺片可以选择。小众的电影不好找,东航的片库可以解忧。这次,花了两次飞行的时间,看完了法国影片《童年的许诺》。在最近的法国凯撒奖上,该片曾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美术设计等四项提名。
这部影片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加里(Romain Gary,1914—1980)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可能真的会认为片中的母亲是一位不着边际的虎妈,她给儿子从小就立下鸿鹄大志,向众人宣布他将来会成为作家、外交家,这样的许诺,在当时贫困交加的生活下,不但显得滑稽可笑,更有着一种不切实际因自卑而自大的虚妄,而小罗曼在众人的嘲笑中和外在的压力下,又是那么得可怜。
为了维护母亲的期许,罗曼坚持着、努力着,但也不免需要用善意的谎言,来满足母亲的自尊。影片选取的就是这样一段母子艰难向着目标努力,却一次次跌倒,一点点远离目标的时光。然而生活的精彩总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与构思,当罗曼·加里最终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获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家,在二战中获得代表法国最高军事荣誉的勋章,担任过法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后,以往对这对辗转俄罗斯、波兰并最终定居法国的犹太裔母子的嘲笑和讥讽都成了笑话,他们以往被视为空想的努力都有了意义。
二战期间,罗曼的母亲患绝症,她在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的情况下,写下“未来”的信件,支撑着罗曼在炮火中求生的愿望,并最终带他活着回到家乡。至此,所有“虎妈”的强势似乎都化为温柔的母爱;但是,这位母亲的坚强或许是生存的必须,可同时也对罗曼的心理形成很大的压力,无论影片所展现的其后期在性格和健康上的问题,还是影片没有展现的罗曼最终用一只手枪结束自己传奇一生的结局,恐怕都与其母亲的强势要求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