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疲力尽再无可恋

标签:
娱乐影评精疲力尽让-吕克·戈达尔新浪潮 |
分类: 电影院 |
本次的经典电影回顾,我选择了法国著名导演、电影新浪潮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让-吕克·戈达尔的长片处女作《筋疲力尽》。这部电影拍摄于1960年,比我还年长8岁。此片诞生后曾引起广泛的争议,当时由于最初版本时长过长而不得不重新剪辑,在黑色电影大师让-皮艾尔·梅尔维尔的建议下,戈达尔并没有对部分镜头做全场景删除,而是随意地东一剪西一剪,形成了创新的“跳剪”技术,这也引起故事无序、剪辑随性的批评。
电影的推进很像是纪录片的方式,这也曾让人质疑戈达尔在拍摄时是没有剧本的,全实景拍摄拍到哪里算哪里。但其实,这一看似随意的导演当时是有剧本的,只不过结局未定。影片的随意性一方面是“跳剪”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与影片人物在生活中的迷惘状态相吻合的。主人公米歇尔身无分文,无所事事,对于自己的人生既无规划,也无方向。
影片表现的是年轻人在当时对生活把握的无力感,对未来的信心匮乏。米歇尔偷车由省外来到巴黎,途中因惊恐而杀死了盘查他的警察,他一心想带着倾慕的姑娘帕特丽夏去罗马,可是女孩不但与他人打情骂俏,也没有答应他同行的请求,最后还向警察“出卖”了他,直接导致其被警察开枪打死。他临死前对着帕特丽夏平淡地说了一声“可恶”,这就是他筋疲力尽却毫无收获后对生活的彻底绝望吧。
虽然这部电影在新浪潮运动中地位显著,但戈达尔本人并不喜欢,因为他认为这个作品并不属于他自己,而是“为别人而拍的”。这也难怪,几位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都参加了影片的创作,成名在先的弗朗索瓦·特吕福为影片编写了脚本并拉来拍摄资金,克劳德·夏布洛尔担任了执行制片,让-皮艾尔·梅尔维尔还在影片中出演了作家一角,俨然是新浪潮运动代言人的形象。如此而来,这部影片更像是新浪潮运动集体的结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