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形框住了怎样的人性

(2018-04-03 08:38:22)
标签:

娱乐

影评

方形

瑞典

金棕榈奖

分类: 电影院

 方形框住了怎样的人性


2017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得主——瑞典影片《方形》(曾译名《魔方》、《自由广场》)一直在我的优先观影名单之中。去年,上海举办欧盟电影展时,没有抢到影票;后来,该片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五强,但一直未出资源。直到奥斯卡揭晓前,终于等到。个人觉得,此片较之最后的获奖片《普通女人》更具实力,对于现实的批判也更为透彻。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兼策展人克里斯蒂安,他有着被业内人士推崇的地位和声誉,也为此而自傲。片名来源于他正在策划的一个展览的主题,其主旨在阐述“方形是信任和关心的一处圣地。走入其中,我们平等地共享权利,共担义务。”然而,影片的剧情发展恰恰与这一正能量的展览主旨相对立,以克里斯蒂安为代表的中产阶级不但自私,而且虚伪,阶级的优越性决定了其对所谓下等人的蔑视,并进而导致其行为抉择的一错再错。

方形框住了怎样的人性

克里斯蒂安每一次决策的基础,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慢,导致了他对自身行为影响的误判。无论是将一栋楼内的移民都假想为偷他手机和钱包的小偷而发出威胁信,还是在一夜情后坚决不肯将安全套交给对方处理,抑或是在情人和被冤枉的小男孩找上门后表现出的高傲与不屑,乃至因为自身处境而对哗众取宠展览宣传片的放任,都是其在展览中所意图宣扬主旨的反面。而事态发展的恶性循环,则是对他虚伪行为的现实惩罚。

影片结尾,在幻想出来的小男孩求救的声音中,克里斯蒂安的内心被深深触痛,终于,他决定向小男孩认错、向社会认错,影片就此也似乎走向一个幡然悔悟的圆满。不过,编导的深刻并未止步于此,克里斯蒂安的自我救赎因为小男孩一家的搬迁而未能轻易实现,小男孩命运的不明朗,就像是悬在克里斯蒂安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生活的代价总要慢慢清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