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埋仇恨

标签:
娱乐影评牡丹花下美国科波拉 |
分类: 电影院 |
《牡丹花下》有着一个听上去十分中国化的名字,但实际上,完完全全与中国没有关系,而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剖析人性的电影。该片改编自1971年的一部同名美片,由唐·希格尔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并且被认为是后者职业生涯的最佳表演。1971年的电影版本就曾获得过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邀请,但被制片人拒绝,想来这位制片人也是蛮有性格的。而戛纳电影节也同样执着,2017年又将索非亚·科波拉导演的版本列入主竞赛单元,并授予这位出自电影世家的女导演最佳导演奖。
虽然,戛纳电影节对这部影片情有独钟,还从一而终;但是,影评人对新版本的《牡丹花下》却毫不留情,直指科波拉将妮可·基德曼、科林·法瑞尔、克尔斯滕·邓斯特、艾丽·范宁等一手“好牌”打烂,称该片没有一处和好沾边。对于如此尖刻的评论,我持同意态度,虽无法和之前的版本比较优劣,但仅从此片观感而言,的确是平庸而肤浅的。
战争本是一个最好的剖析人性的背景,而内战更是如此。这部影片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受伤的北方军上校麦科伯尼在南方战场掉队,被出外捡拾蘑菇的女子寄宿学校学生艾米所救,尽管出于人道精神,校长玛莎为其清理和缝合了伤口,并留其在学校养伤;可是,这些女子所处南方的立场与相处久后情感因素的增加,使得关于是不是要将其交给南方军的纠结始终未断。
本来,在消除敌意的相处中,事态向着人性善的方向发展着,但是男女私情的复杂蔓延,却将原来北方和南方、敌人和女性的矛盾更为复杂化,在这几个年龄差距悬殊的女性间也因为感情的厚此薄彼而矛盾不断。在导致一场冲突后,造成麦克伯尼的伤腿恶化被截肢,本已消融的敌意再次笼罩不散,所有的人性恶都被激发出来。遗憾的是,一个好的故事真的被科波拉诠释坏了,一切都在表层漂浮着,始终没有进入到人性更深层次的剖析和刻画中。故事有了,却少有感动和该有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