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玛,嘿玛,我是谁

标签:
文化影评嘿玛嘿玛不丹宗萨钦哲仁波切 |
分类: 电影院 |
在2017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片名单中,曾经被一部不丹电影《嘿玛,嘿玛》所吸引,因为这是一个一直对我有极高吸引力的国度,但同时,也怀疑来自这个根本没有电影业国度的影片是否好看,因为此前有过的几次“尝鲜”式选片并不成功。犹豫之间,便与这部电影错过。后来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并不陌生,这位本名钦哲·诺布的不丹活佛——宗萨钦哲仁波切,早在1999年就执导过一部《高原上的世界杯》,而那部影片我看过。
与之前那部内容更为世俗的电影不同,这部《嘿玛,嘿玛》的故事比较艰涩,更像是一部解读人生哲理的现代寓言故事。在不丹的丛林中,有一个神秘的处所,每隔12年来到藏历猴年,就会有一批被选中的男男女女戴上面具,走进这里,过上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在一位智慧长者的带领下,忘记身份与性别,遵守不打听别人身份和隐私、不言语的戒律,在丛林戏剧中吸纳道德规范与人生道理。
尽管,营地内有智慧长者无时无刻的监督,有众多武士时时刻刻的看管,但面具下的生活并不安宁。戴上面具,表面上似乎强化了人们对身份和性别的关注,更专心于修心之为;但实际上,人性中阴暗的部分也被释放,面对面的顾忌也被打破,欲望涌动,突破底线的行为不时发生。这样的情形,就如同互联网下的人际交往,因为网络两端的互不相识,借助网络而生的窥探、道德批判乃至网络暴力更甚于现实社会。由此,也便不难理解,这部电影的灵感据说就是来自于现代社交网络。
片中的男主人公,带着一个无邪的面具,但是行为发展与之正好相反。在情欲之火的诱惑下,他在面具下彻底放任了自己,不但在错认对象后强暴了对方,还残忍地杀害了闻声赶来解救妻子的丈夫,然后销毁所有证据,隐藏下去。但是,正如那位智慧长者所言,虽然没有指认,没有公布,没有惩罚,但是凶手的内心,背负了沉重的枷锁。而这一枷锁一锁就是24年,他在承受了经年的煎熬后,终于崩溃,选择再次进入营地向智慧长者坦白。这一次他佩戴的是一个双面孔面具,一面是白色的笑脸,一面是深重的苦涩,这或许也象征了其内心的伪饰与熬煎。影片的生活与戏中戏形成映照,生活是欲望驱动下的破戒,戏中戏则是对戒律的宣教,至于守与不守,全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