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对话倾诉爱与理解

标签:
文化影评日常对话纪录片母女 |
分类: 电影院 |
台湾地区今年参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是一部纪录片,名为《日常对话》,虽然片名和内容都十分平常,编导也是没有听说过的黄惠侦,但其监制和配乐可都是在华语电影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侯孝贤,一位是林强。而且,影片还在2017年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和台北电影节上分别获得最佳纪录片,足以见得,这部平凡之作有着不凡的影响。
影片的主人公是黄惠侦及其母亲,我很欣赏两人在镜头面前的勇气,因为片中的内容毕竟涉及母亲的性取向、母女关系隔阂、家庭暴力等诸多华人所忌讳的“家丑”,敢于揭“丑”,在镜头前坦陈家庭内部的对话,这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我想黄惠侦之所以会这样做,诚如她在镜头里对母亲所说的,她希望在她快四十岁之际,能够解开心中困扰多年的疑问,了解母亲对她的爱是否存在,这是解决其原生家庭问题、卸下心理负担所必需的。
影片的素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此前留存的家庭录像,二是本次的专门拍摄,后者主要是母女之间的几次略显沉重的对话,这也是片名的来源所在。黄惠侦的镜头十分质朴,毫无哗众的效果,所以很容易将观众带入这真实的生活中。这个家庭当下的生活,三代同堂,彼此话语交流不多,气氛却也安宁。但随着画面的展开,会逐渐发现,这样的安宁隐藏着母女之间交流不够而多年累积的误解。
同性恋的母亲,行为上更像是常见的中国父亲形象,话不多,默默尽好自己的角色,便与家人疏离开来。近四十年来,黄惠侦及其妹妹与母亲的关系就是这样,她们逃离着父亲的家暴,相依为命,彼此却也没有任何爱的表达。这种淡漠与隔膜,让黄惠侦一直怀疑母亲非但不爱自己,甚至还讨厌她。在艰难的日常对话中,这多年的心解逐步解开,虽然,沉默的妈妈始终没有正面地表达一句“我爱你”,但在影片的结尾,借由祖孙二人“爱不爱我”的轻松对话,可以看到未来母女关系缓解和柔和的可能。这部能让很多家庭看到生活投射的影片告诉我们:爱,要让对方看得到,感受得到,然后彼此因爱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