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者华盛顿邮报

标签:
娱乐影评奥斯卡华盛顿邮报斯皮尔伯格 |
分类: 电影院 |
所谓的政治丑闻,既是对人性和法制的挑战,也包含着欺瞒与揭露的角力。今年的奥斯卡九佳影片提名者《华盛顿邮报》,就是一部还原美国历史上新闻界揭露政府越战决策丑闻的电影,它讲述了面对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直至尼克松的历届政府就越战合理性及战争胜算对民众所作的隐瞒和误导,美国新闻界人士冒着入狱坐牢的风险,坚持将事实向民众公开,捍卫新闻尊严和职责,维护公民知情权的一段历史。
此片的题材已足够进入奥斯卡提名的分量,而其制作团队的豪华阵容:金像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影帝汤姆·汉克斯,更是保证了影片的制作水准。尽管从新颖性的角度看,影片未必给人以多大的惊喜,是在在中规中矩中按部就班地叙事;但是,故事的演进、节奏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表演的分寸,都在奥斯卡评选标准之上。最终虽难获奖,但若无提名也是说不过去的。
影片将大量篇幅分配在对《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美国报业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主编本·布莱德利在事件中面临艰难抉择时心路历程的揭示,而将政府的“纸牌屋”行为及最高法院的审理放在了背景的位置,从而使得故事的主线更为突出,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展现更为充分。相对于布莱德利的新闻斗士形象,格雷厄姆夫人自家庭主妇到报纸掌门人再到新闻捍卫者的形象更为丰满,而且借助诸多工作、生活细节的辅助,人物性格的逻辑性也更具合理性。所有过程中的艰难困扰是真实的,作为结果的担当也才是伟大的和值得敬佩的,这是好电影与空洞之物的区别所在。
凯瑟琳的丈夫、《华盛顿邮报》的著名发行人菲利普·格雷厄姆曾对新闻历史使命有一句经典的概括:News is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即新闻是历史的第一份草稿。这句话是鼓励凯瑟琳面对股东利益压力及牢狱之灾风险时,最终选择坚守新闻职责的重要动力,也是对影片主旨的最好诠释。诚如凯瑟琳的行为,尽管面临银行家撤资的风险、家族企业可能止于自己之手的内疚、与老友情谊因此而终止的痛苦、甚至是个人受审入狱的阴影,她始终坚信一点,媒体应该是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