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乐园的辛酸与不堪

标签:
影评娱乐奥斯卡佛罗里达乐园移民 |
分类: 电影院 |
因为主角有孩子,就把影片归类为儿童片,这恐怕是电影网站一次望文生义的误会,这次被误会的主角是美国独立电影《佛罗里达乐园》。虽然,片中小女孩的表演的确值得许多影评人奖的最佳新人奖,但无论是情节还是台词,实则都有很多少儿不宜的内容,这是一个给大人们反思的沉重社会故事,孩子们理应在乐园般的环境里无忧无虑。
影片的故事与片名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看来,“佛罗里达乐园”更像是对现实社会的一个反讽。单亲妈妈艾莉带着6岁的女儿莫妮,和很多新移民家庭一样,寄居在一座叫做“魔法城堡”的快捷旅馆中。好心的管理员鲍比,虽然总是对住客们限制多多,但还是为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提供着尽可能的帮助,就像是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唠叨天使。
在艰难生活中的挣扎,让艾莉和莫妮都习惯了全身竖起防备的刺来保护自己。失业的艾莉不得不依靠坑蒙拐骗的小把戏,甚至是出卖自己的身体来维持生计,但一身毛病的她在女儿面前却是不缺失爱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莫妮,虽然也不乏孩子天真的一面,但更多时候显露的是超乎年龄的社会化,孩子的可爱与小魔鬼的顽劣都集于一身,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常常带着小伙伴四处冒险,屡屡闯祸。
母女俩就在生存的压力下艰难维持着生活,麻烦与痛苦不断,但彼此相守的快乐时光也不缺少。可是,儿童保护机构最终还是找上门来,并准备以他们的判断宣告艾莉是不称职的母亲,将莫妮送至别的家庭临时收养。这样的道德裁决让母女俩都无法接受,艾莉崩溃了,莫妮也陷入恐惧之中。影片的结尾让我想到国产片《嘉年华》的片尾,主人公都是逃离生活中的“魔窟”,向着不确定的希望狂奔。莫妮和小伙伴闯入近在咫尺却从未走进过的奥兰多迪士尼乐园,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她能够找到快乐的安放之地吗?
影片从一个家庭生活琐碎的视角出发,反映的是当下美国社会中的各种结构性问题,以及因为贫富悬殊、移民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很喜欢影片的剪辑手法,给人一种纪录片的真实感。而影片阳光怒放的环境,映射的是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与生活现实中的辛酸和不堪形成强烈对比。扮演鲍比的威廉·达福,已凭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但胜算低于《三块广告牌》中的山姆·洛克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