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伊藤先生说些什么

标签:
影评娱乐日本父亲与伊藤先生伦理 |
分类: 电影院 |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父亲与伊藤先生》也曾是我的日本电影选片单中的一部,权衡再三,还是将其留在了日后网观。这部根据日本作家中泽日菜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属于典型的日本生活片,淡淡的“禁欲系”风格,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那些打动人心的人物关系以及感人的细节,全片节奏偏慢,这可能也是日本影片长度动辄达到2个小时的原因。
虽然,伊藤先生的出现,对于影片故事的发展以及片中父亲与子女关系的破冰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此片名并不足以表达影片的主旨,因为全片的重心并非父亲与伊藤先生的关系,而仍然在于父亲与子女,尤其是父亲与女儿关系的起伏变化。如何让家庭成为承载爱、传递爱的环境,而非拒绝爱、充斥冷漠甚至是伤害的场所,应该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中心。
至于这位伊藤先生,他并不是家庭中的一员,只是片中女儿阿彩的同居男友。他其貌不扬,年已五旬,虽与阿彩年龄差距很大,却因为成稳的个性而为阿彩所认可。也正因为作为外人的距离感,及其年龄所带来生活阅历的丰富性,伊藤先生在处理与阿彩父亲的关系时,多了一个缓冲的空间,多了一些共同的语言,并因此多了更多的相互理解,在此基础上的沟通也更为顺畅。
全片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磕磕绊绊,以及很多家庭都会预见到的父辈与子辈间的沟通不畅。如何让家庭避免成为一个羞于表达爱,并因为这种对爱隐藏与表达的冲突,而转化为相互的伤害,是家庭心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部影片,通过伊藤先生的居中润滑,让阿彩与父亲开始融化了隔在彼此之间对爱的冰封,让温暖在双方间传递。有了爱的流动,家才是快乐与幸福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