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对爱的幻想是恍惚

标签:
文化话剧老李对爱的幻想老舍离婚 |
分类: 大剧院 |
话剧《老李对爱的幻想》改编自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老舍说那小说是其写作风格形成的开始,可见重要性所在。四年前的2013年,老舍先生诞生115周年之际,近年来始终专注于将先生文字作品搬上话剧舞台的方旭,以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创作了这部题目有些新意的话剧。四年后的2017年,这部作品登上魔都东艺的舞台。
这是方旭自2011年以来改编的四部老舍先生的作品之一。每一次改编他都在保留老舍作品内容精髓和北京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我这一辈子》的独角戏形式,再比如这部《老李对爱的幻想》以两人分饰多角、民乐手辅助配戏的方式,展现出原小说中几十个人物的存在,难怪老舍先生的公子舒乙会称赞这是“史上最神奇的一次改编”。
此剧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恍惚”,二是“诗意”。虽然,戏剧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北京,但对于今天的北漂们来说依然有着现实意义。那对于生活、事业所心存的诗意理想,与现实中的对立、碰壁、失望、困扰所造成的恍惚,所形成的落差与无奈屈从,在今天依然找的到对号入座的对象。甚至是,那些机关中的人际关系,城市中的人情世故,在今天也有着影子般的映照。这样的现实批判力量,确是大师的经典作品才有的。
一台大戏,只有前台的两位主演和幕后的两位乐手,主演相互交叉地饰演着三个主要人物,连带着同时呈现现实世界中的老李和精神世界中的老李,两位乐手也是笛箫、京胡自由转换,烘托人物状态及故事发展。舞美很简单,两侧的桌椅划分出不同的空间,既似鸟笼又像树林的装置,将场景转换和“被科员”寓意表达的功能综合起来,可谓形简意不浅。
剧中老李的苦恼,在于有着对诗意的无限憧憬,却没有从围城中突破的勇气与自省;有着困在机关中“被科员”的苦闷,却没有挣脱面子的清醒和能力,于是,只能在理想与现实的挤压和冲撞间扭曲着、恍惚着、消耗着……直到幻想被现实击破,内心真正觉醒,明白了舍与得的关系而走出围城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