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男孩找回自己

标签:
娱乐奥斯卡热门月光男孩同性 |
分类: 电影院 |
在今年的金球奖颁奖礼上,之前大热的《月光男孩》摘得剧情类最佳影片大奖,令其接近奥斯卡小金人的距离进一步缩短。这是美国黑人导演巴里·杰金斯执导的一部电影,他聚焦于自己的族裔,记录了一个黑人男孩遵从内心、抗拒外侮的艰难成长过程。借用主人公的台词,在月光下,黑孩子的皮肤会反射出一种蓝色,而此片也像是一道蓝光,冲破被大片、大制作所包围的好莱坞,回到对人性最朴实的关怀。
影片也是一个三段式的叙事结构,分别聚焦了黑人男孩喀戎从少年到青春期再到成人的三个成长阶段,并以同学们给他起的绰号“小不点”、自己的本名“喀戎”和好友对他的昵称“小黑”来点题。
在“小不点”阶段,他是一个在学校倍受欺凌、在家里得不到母爱关怀的孩子,一位街头老大胡安偶遇他被追打,感同身受地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开始帮助他。可是,当他被毒瘾中的母亲责骂,而躲到胡安女友特雷莎的家中时,胡安的贩毒身份让小不点失去了对希望的憧憬。胡安低头眼含热泪的那个镜头,用一种异常含蓄的手法,剖开了生活的无奈,传递出一种深深的痛。
“喀戎”阶段用的是主人公的本名,所阐述的也是一个他在青春期开始觉醒,发现自我的过程。发生在喀戎身上的欺凌仍在继续,母亲的状态仍在恶化,胡安也死于帮派之争,好在还有特雷莎是他最后的依靠。唯一的好友凯文打开了他认知自己是同性恋的门,可是凯文屈从于强势同学而被迫加入欺凌喀戎的事件,又让刚刚触到温暖之边的喀戎再度失望。最后,他选择不再对欺凌说不,愤而反击,但生活也自此改变。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展现的分别是忍受和觉醒,那么,“小黑”阶段则是喀戎对自我的彻底认同与和解。无论是与母亲的和解,还是与凯文的和解,两段表演都感人至深,甚至能够体会到那种情感磨蚀内心的痛。如今的喀戎步了胡安的后尘,也成了街头老大,强壮的身体再不会让谁怀疑它的男子气概,可是,在上述两次和解发生之前,内心的阴影始终困扰着他,噩梦也难以弃他而去。当他选择面对母亲、面对凯文时,他才真的找回了自己。
种族问题导致的族群性贫困与生活状态固化,底层社会的以弱凌弱,同性恋者在外界压力下对自我的封闭与困扰,这些当今美国社会最现实的问题,都在《月光男孩》中集中反映。导演以现实的手法来面对现实问题,没有用乌托邦式的解决方式来麻醉观众,而是带着观众在喀戎的成长过程中,看清这个社会有多糟糕,也看到人的成长终归来自内心的强大,美好的情感终归需要彼此的理解与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