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有梦,枕上无梦

标签:
文化话剧上海国际艺术节枕上无梦汤显祖 |
分类: 大剧院 |
小剧场话剧《枕上无梦》,是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的委约创作项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编剧韩丹妮花费三年时间写就,上海昆剧团导演俞鳗文特邀执导,两位编导皆是年轻女性,一位故事构思精巧,一位舞美简洁禅意,既有女性的特有细腻,又含新生代的创新意识,成就了一部有内涵、有观赏性的好剧。
该剧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明代剧作大家汤显祖的一生。虚线,落在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上,以作家与其剧中人物的对话,勾勒出一代大师的精神世界;实线,则直接进入汤显祖辞官引退归乡写作的生活。两线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呈现出他对官场、生死、信仰、功名的态度,用他写尽的人情、世态来反衬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望、无奈、落寞及隐忍的不甘心。除主角汤显祖外的四个演员,也都是身兼两角,分别既饰演“临川四梦”中的四个虚拟人物,又扮演现实生活中四个真实的身边人,使得故事的虚实结合在人物的虚实结合上互为连接,互相映衬,形成一个统一的故事结构。
汤显祖的晚年是一出悲剧,看似归隐写作的安宁生活,不但被周遭请他重返政坛的声音屡屡搅动,而且内心也被表面归隐实则不甘的念头所纠结。他对京查给他的“浮躁”定论无法接受,但若不是这一“浮躁”心态的存在,他也不会对儿子进京赶考一事那般用心关注,又那般充满期待,而待儿子因病夭折在赶考的过程中,也才会那般地备受打击,一夜老去。正是他内心归隐的不彻底,让他在明白自己于官场的不适应后,仍然将所有未尽的愿望转而寄托在儿子的身上,重蹈覆辙。
也正是这种不彻底,让他在认清世态炎凉与官场混沌后,在写作中同样起伏纠结着。在“临川四梦”中,既有《紫钗记》《牡丹亭》,祈望着起死回生、破镜重圆的爱情梦;也有着《南柯记》《邯郸记》,省悟到人生不过一枕黄粱后,醒人间之梦而无奈地皈依佛家。与现实中汤显祖自己于官场失意而寄托儿子成功名的情况相联系,“临川四梦”或许也反映出他在内心仍存着渴望回归他所适应的或理想中的官场的念想,既明白这可能是一场梦,却又不想轻易地从梦中醒来的矛盾心理。而悲,也便在这种纠结、矛盾、幻想难成真之中酝酿、弥漫。
此剧的舞美设计,用一枝巨大的枯枝为背景,横贯舞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以数个竹帘分割舞台后区,既实用,又抽象地营造出各种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主舞台上用八张矮条桌的不断变化,转换着不同的场景,也使得简洁的设置免于单调。由于导演俞鳗文来自于上海昆剧团,在人物形体及服饰设计上,吸收了很多传统戏曲的表现方式,简而不单薄,意念蕴含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