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初识英伦面(2):徒步伦敦(上)

标签:
旅游伦敦圣詹姆斯公园大本钟白金汉宫 |
分类: 旅行社 |
7月29日早,浦东机场启程,乘坐奥地利航空的OS076航班,一路西行,历经10个小时,抵达维也纳机场。休息、闲逛、晚餐、转机,4个小时的间隔时间并不显得长。晚上,再次登机,由奥地利航空的OS457航班载往伦敦希思罗机场,飞行2个半小时,顺利抵达。
出关后,已错过乘坐地铁、快轨去往市中心的时间,大巴间隔时间久,还要转车,带着四个行李箱着实不够方便,果断决定打车进城。出租车无须排长队,也很舒适,夜晚的道路又很通畅,只是今晚的旅馆和我们此次的旅行一样,属于“半自助”性质,要到另一个街区办理入住手续并取钥匙,找到地方小费了一点功夫。
按了好几分钟门铃,忍受了计程车等车费的不断上升,终于等到了当班黑人壮汉来开门。这老兄工作并不熟练,非说我的磁条信用卡不能用,只接受芯片卡。经过长途旅行的我脑袋有点懵,未发现POS机是可以拉卡的,也便提出用现金交担保金。但是,现金缴纳的方式比较麻烦,需要填写纸面收据,又惹来这老兄的一阵子嘟囔。没想到的是,这还是留下了隐患,害得我等到完成了五日的环岛游后,才取回我那100镑的担保金,这是后话。
旅馆位于UCL校区内,旁边就是小教堂,十分安静,但是房间的指示不是很清楚,让我在半夜打扰到别的住客的休息,也是抱歉得很。两卧一厅的房间是见得到阳光的半地下层,带厨房和两卫,非常适合家庭入住。
一夜安眠,正式的英伦游从7月30日正式开始。尽管,临出发前也借阅了好几本旅游书,可只是皮毛印象,制定的自助行旅游路线也是粗略得很,准备着随时见机行事而调整。
自Euston广场乘地铁至威斯敏斯特站,出站后选择了往西去往白金汉宫的线路。当天正值周六,伦敦举办自行车骑行日活动,男女老少全出动,在主要大街上快乐骑行,更有各种乐队沿途打气助威,很有一番节日气氛。大头儿子两年前来英国Sussex大学上夏校时,曾来伦敦游玩过,这一次自然充当起我们的小导游。他带着我们穿行过圣詹姆斯公园,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里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天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在英国,这样的和谐随处可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最美的家园。
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的圣詹姆斯公园, 与林荫大道(The Mall)平行相隔的圣詹姆斯公园,最早的英王亨利八世的鹿苑。是一座毗邻威斯敏斯特教堂、白金汉宫、圣詹姆斯宫的最古老的公园曾是国王亨利八世的猎鹿苑。公园湖心的“鸭岛”还是鹈鹕的保护区。公园的视野中是白金汉宫的白厅,其风光别处无可比拟。
它于西元1536年时原是亨利8世的狩猎场,后由查理2世聘请诺特尔(Le Notre)仿凡尔赛宫的风格,改建成为法国式的花园,在西元1828年的时候,再由纳许(John Nash) 以人造湖及花坛将公园成今日的面貌。 公园的视野中是白金汉宫的白厅,其风光别处无可比拟。
圣詹姆斯公园也是皇家公园中最古老、最小、装饰性最丰富的公园,在夏季的时候,每天还可聆听2场精彩的音乐会,而园中的鸟类保护区规划,使得鸟群大都集中在公园东端的鸭岛与中央的湖面上,公园每天从清晨6点一直开放到午夜,南端的鸟类饲养所旁的步道,也因而被称为鸟笼步道,漫步其间听着鸟语闻着花香,顿觉神清气爽。
从圣詹姆斯公园穿越林荫大道后,即会看到一座都铎式的建筑,那就是圣詹姆斯宫(St Jamess Palace),它原是一座麻疯病院,但在西元1532年由亨利8世下令改建后,自1698年起即成了永久性的皇室所在地,但因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改住白金汉宫,所以圣詹姆斯宫当前是皇家卫队、皇室私人保镖及其他官员的住所。
圣詹姆斯宫中八角形高塔的卫兵屋,是最原始的建筑物之一,而皇宫主要的进出口为传达室(Gatehouse),可以通到宫内4大庭院之一的七彩庭院。不过,圣詹姆斯宫并不对外开放,因此只能从其外观的建筑结构群,来凭吊往日英国女王居此的荣光时刻。
(转自:百度百科,
出公园,来到白金汉宫,宫殿顶端的英国国旗高高飘扬,宣告着女王正在宫中。来到这里,没有打算进内参观,只想着看看中午的卫兵换岗仪式。同此心的游人已经在广场上维多利亚女王雕像纪念碑的台阶上和白金汉宫的铁栅栏前越聚越多,可是,始终没有卫兵队的影子。后来听说,由于自行车骑行活动,当天的换岗仪式被取消了。游人渐渐散去,未有遗憾的我们却没有急着离去,因为经过联系,从呼和浩特来的高中同学一家也正好在此游览,异国他乡的邂逅是必须完成的惊喜。后来才渐渐体会到,随着国人来英留学、工作、旅游的升温,这样的邂逅在我们的旅程中才刚刚开了个头。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宫”,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天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汉宫对外开放参观,每天清晨都会进行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443.htm)
与同学一家留影后话别,我们原路折返,回到大本钟一带。当阳光打在钟塔之上,那一层金黄,更增添了建筑本身的挺拔与巍峨。站在威斯敏斯特桥上,回望大本钟及国会大厦建筑群,会看到很多伦敦取景电影最常见的画面,而转身向东眺望,现代感十足的伦敦眼也近在眼前。
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旧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Clock Tower)的大报时钟。是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钟楼,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高95米,钟直径7米,重13.5吨。每15分钟响一次,敲响威斯敏斯特钟声。自从兴建地铁Jubilee线之后,大本钟受到影响,测量显示大本钟朝西北方向倾斜约半米。
伊丽莎白塔于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国最大的钟。塔有320英尺高(约合97.5米),分针有14英尺长(约合4.27米),大本钟用人工发条,国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每隔一小时报时一次。每年的夏季与冬季时间转换时会把钟停止,进行零件的修补、交换、钟的调音等。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伊丽莎白塔/4256911?fromtitle=大本钟&fromid=1618&type=syn)